“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撰文 |Tamtam

排版 | 春天

連接你與真正的家庭的並非血脈,而是彼此生活終的尊重與歡樂。

——理查德·巴特

“吳非說明玉不是省油的燈”,一大早,《都挺好》的最新劇情便上了熱搜。

開播以來,這部姚晨擔綱、眾星參與的電視劇,劇情每每推進便上熱搜。不久前,蘇明成打蘇明玉讓再將全劇推向了高潮。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這劇讓大家知道父母老了也會作,折騰孩子!我跟著我媽看了幾集,忽然覺得做我爸媽的孩子真幸運,幫我照顧孩子,給他們買東西還老說我!看來,有個孝順孩子是福氣,有無私善良的父母也是福氣啊!”

主持人李靜的這條觀後感,說出了眾多網友的心聲。

無疑,《都挺好》的熱潮是成功的,但這份成功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涼涼的現實:中國式原生家庭,究竟有多痛。

講兩個故事。

1

“初中快畢業時,去同學家裡吃飯,我不知道,馬路兩邊會有同樣的公交站,露了怯。第二天就聽見同學在班裡宣揚:你們知道麼,她連公交車都不會坐。”朋友不知道,直到高二和同學看演唱會,她的爸爸都要全程陪同,如臨大敵,因為“兩萬人的體育館實在太危險了。”

以上,是一位知乎答主的回答。在“什麼是巨嬰心理”的問題中,收穫了最高的點贊量。她說:我就曾是個巨嬰。

另一個故事,來自《變形記》。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一個16歲的少女,需要姑姑幫她剪指甲,媽媽幫她穿衣服、穿襪子,卷褲腳,吃飯也要阿姨喂。節目錄制前,媽媽一邊餵飯,一邊擔心:去到那邊就沒人餵了。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她的父母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女孩就是應該“富養”。

伴隨“原生家庭”而來的另一個語彙是:巨嬰,即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

按照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的描述:成人如果還處於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的心理狀態,就被稱為“巨嬰”或是“媽寶男”。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如今,中國式巨嬰甚至單獨作為一個詞條,掛上了百度百科。

2

據說,21世紀的中國出現了這樣一項最有創意的發明——相親角

為了子女婚姻著急上火,父母們聚集於公共場所、擺攤設點展示子女條件和對象要求。

據報道,相親角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北京的龍潭公園。十多年過去,相親角已擴散到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多座城市,成為這些城市的公園裡一道獨特的景象。現今,尤以北京龍潭湖公園、上海人民廣場為最。

這個現象還有另一個雅稱:

大型人口販賣現場。

一邊,是被包辦一切的巨嬰,一邊,是包辦一切的父母。本質上,他們並無差別。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那都是關於我們生長的地方,那都是我們的根。

用占星學的語言,我們想到了它的代言詞:巨蟹座。

3

作為水象星座,巨蟹擁有著他們一貫的敏感與主觀。

水象星座的旅程需要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在內在的最深處,他們知曉世界上重要的東西都是不能被測量,只能被感受的。他們的行動賴於情感,對萬物有著他們最深切的回應,那來自於直覺。

作為水象星座中的開創星座,巨蟹們運用這份感受的方式,也是開創式的。

想要推動發展、想要啟動事件、想要衝出來,但所有的這些“想要”都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他們容易主動的去捕捉到那些可被“安撫”的一切變化。

如同一位母親,為她的子女提供一切的支持和滋養。所有的擔憂,在母親的懷抱裡得以消解。

作為月亮天然守護的星座,巨蟹座再次對應了母親。

月亮,中國占星中的水之精華,她是與白天對應的夜晚,她是皇后。在我們的星圖中,巨蟹座原始潛藏在我們星盤的最底部,天然守護著4宮。

地平線以下,在那裡我們看不到光。但卻是她推動了我們整個星盤的轉動,那是我們的根。

如同我們每一個有意識行為背後的無意識,每一個刷牙洗臉、吃飯穿衣的順其自然,潛意識以她神秘莫測的方式早就構建起了我們的一天。

沒錯,我們看到了樹葉的冠茂,卻可曾想到那份冠茂之下,有多少粗壯的根系在不斷吸收著營養,在不斷滋潤著我們的生長。在每一個雷雨與電鳴的衝擊後,是誰在給到我們一份“沒關係”的保護與“我可以”的篤定?是那個我們稱之為避風港的地方。

對應到世俗世界,那份支持自然會聯想到我們一出生的地方:家。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但其實,巨蟹代表的家庭含義甚深。這既包括物質家庭,也有心靈上的棲息所,它並不僅限於父母及家庭背景。

巨蟹真正在親密關係中所展現的,並不是跟原生家庭理不清剪還亂的這種糾葛,而是相互之間給予對方“家”的安全感以及愛的行動。

4

只是,每一個原型都有其陰影。與巨蟹相關的神話原型也是一位母親:天后赫拉。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宙斯在建立了奧林匹斯眾神新秩序後,衷愛拈花惹草,比如希臘將軍的妻子愛克美娜。他們誕下一子——海格力斯。

善妒的赫拉當然不能忍受,在一場海格力斯與九頭魔蛇許拉德的纏鬥中,赫拉召喚來一隻巨大螃蟹幫助許拉德。螃蟹用鉗子夾住了海格力斯,當這位半人之神,終還是將螃蟹用巨棒打死。

某種程度上,這則神話向我們描繪了巨蟹座的陰影關鍵詞:赫拉、鉗子。

巨蟹的鉗子本是用來自衛,但是當創傷多了,巨蟹便會變得精神敏感、草木皆兵,當它總是揮著鉗子揮來舞去之時,再好脾氣的人也會失去耐心。

這就是中國原生家庭面對的困境:

總是管得太多。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筆者作為一個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人,這種談戀愛全家一起行動的事,基本上是中國、或說儒家文化圈特有,其他國家很難見到。

西方主流認知中,戀愛是一個人的自由,與誰在一起既不需要經由父母批准同意,也不需要跟親戚朋友打招呼。它可以完全成為一個人的私事、甚至秘密,這種事就像吃飯喝水呼吸空氣一樣理所當然。

即使有些強調親情的文化圈(如拉丁文化圈),父母也大多扮演著志願者和鼓勵者的角色,中國式因家庭而導致兩人不能在一起的情況,對其他國家的人多是難以置信。裡外透著幾百年前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劇復古感,甚至不像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5

中國特色的原生家庭下,對個體性格的塑造是必然的。不僅如此,這份對“包辦”與“照顧”的無意識帶入,即便對於已覓得伴侶的朋友身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

一個典型主題是,親密關係中的母子/父女課題。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有時,一方會扮演另一方的母親/父親,另一方則扮演子/女,與這個課題相關的可能是成長中父母一方的缺失導致成年後追求補償,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不願長大,無論哪樣,這都是巨蟹的典型主題,

因為它把這種關懷曲解成了親密關係中的愛。

實際上,兩者非常不同。

儘管我們在語言的侷限中都稱之為“愛”,但平等之愛與依賴之愛有著根本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很難產生激情。而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方對另一方的自我犧牲與情感的逐漸冰冷,最後“父”“母”往往會發現另一方對自己早沒了感覺。這一類關係的本質缺乏激情,他們因內在的缺陷相互吸引,自然也無法期待長久。

6

但是,這份“包辦”的背後,卻是整個民族的記憶。

那是巨蟹對面的摩羯代表的集體意涵。

5000年文明史,不單于歷史上的戰亂頻繁,即便只是小200年的近代史,殖民、饑荒與浩劫動盪又有著怎樣的深刻烙印?

00後的年輕一代,生於物質豐厚與科技迅猛的新時代,看不到80後對努力與拼搏的趨同,更看不到80後50、60後父母們,又活在怎樣一個物質匱乏年代,經歷了幾十年的社會動盪與秩序崩潰。

記憶與價值的傳承,遠比我們以為的要深刻的多。

創傷的傳承、天災人禍世事無常的回憶,讓中國的家庭總是迫使子女抓住能抓住的一切,以求在這個世界活下去,儘管今天早已是和平繁榮的新世界。物質的繁盛也不一定能有所觸動,倒是年輕時忍受的苦難總是不停的在內心回想並製造焦慮。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容易。站在這條中國歷史線上,創傷被一代代傳承,卻終要有扭轉。新舊碰撞、老舊更迭,對原生家庭的口誅筆伐,不過是觀念與代際差異。

更殘酷的現實是,個人能做的極其有限,世代性的創傷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清肅。

但我們知道,世代終要更迭,我們終將和解。

我們每個人都和原生家庭有一條臍帶,個人的今天由過去塑造,但生活卻在前進,不是嗎?

在親密關係中,“這些都是我原生家庭的錯”,既是理由也是逃避的藉口。想要獲得那份成人之愛,請對這條臍帶說:感恩你給我的支持。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然後,剪斷它。

螃蟹一生要換30多次殼,

每一次換殼都是對過去的告別,

巨蟹都需要這種換殼般的重生。

我們呢?

“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痛:想要“都挺好”,沒人比巨蟹座更能懂


葛佳瞳(Tamtam)

靈性諮詢師、舞者、占星愛好者;擅長兩性關係議題、同性戀關係議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