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撰文|仰岳、牧羊

排版|春天

城市里的人都在找东西,找工作,找住处,找恋人,找一段回忆,找一个梦,有一些在找另外一个人,还有一些在找自己,有一些人在找东西,但是他们也说不清自己在找什么。

——安东尼

人们可以用无数个角度,来谈各省份的人有多不同。

比如,星座。

年尾,我们突然冒出个点子。

既然万物皆可占星,那为什么不聊聊城市呢?

聊聊城市,也聊聊人。

我们打算从这里开始:

上海。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大家对上海人的印象,大概主要来源影视作品。

《上海滩》里许文强的那句:在上海就是这样,一夜之间什么都有,但一夜之间也可以什么都没有。唤出了每一个流连于这座城市你我的复杂情愫。相声小品里上海男人的总是“嗲声嗲气”,上海女人又偏“作天作地”……还有那一口流利的上海普通话,侬晓得伐?

如果拿星座做比喻,你觉得上海是什么座的?我们说,他是处女座的。

01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大众对上海人的印象,少不了精明和挑剔。

没错,上海人的精明和挑剔是出了名的。住阁楼的可能因为过道里的菜篮被动,与邻居大吵一架;餐馆里发现菜里有一根头发可能非要全席免单;看的上的人和物越来越少。

嘿,等等。

如果你以为这是全部,那就错了。为什么说上海是处女座的?精细——这才是藏于精明与挑剔背后的东西。

“两个愿景在一路上驱动着处女座,一个在前方召唤她,另一个在后面鞭策她……第一个是一种理想感……第二个是对现状一丝不苟的诚实感。”如同史蒂芬对处女座的描述,对完美和意义的追逐不断催逼着处女座不断精进,而现实的诚实感又赋予他们对于“不完美”的敏锐嗅觉:我可以做的更好。

处女座独具的那份“较真”和“挑剔”,本质而言是对物的极致利用。想是,没有一个星座能比处女座更真切的捕捉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能在不完美中专于一点、进行极致的发挥。于他们而言,经由工作与点滴的专注,是真正的自我实现,这便是处女座的“工匠精神”了。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窥探上海,又会发现什么呢?

上海始终是人口高度聚集之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资源紧张,逼着上海人精打细算到毫厘。早年住房还没商品化的时候,极端情况有一家三代住在不足10平米阁楼的,这叫“倒逼”,逼着精打细算到毫厘,那时的人上下楼梯是要有气提着,东西都是轻拿轻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十分麻烦。

早在凭票供应的困难时期,上海人能吃上鸡蛋,也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典范了。当年,能到上海闯荡并在上海活下来的人,总是比一般人有几把刷子,本事不仅用在生活上,更会用在工作上。

上海解放前就是金融中心和现代工业中心,资本家做生意、写字间当职员、熟练工人靠技术吃饭,无一不孕育了精明能干、心思细密的气质。上海曾一度是唯一的第二产业老大,上海制造的手表、缝纫机、电视……曾风靡全国,其中关键就在于上海制造的高质量。

现在的上海更是精益求精,提出了“绣花针”的治理思路。精耕细作,也可谓是处女座的典型表征了。

02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不过,“极致”的反面,除了“挑剔”,还有饱受诟病的另一点:优越感

排外,大概是上海人给人的另一个印象。有人说,上海本地人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新上海人的优越感大概是“住下来”的。

这份优越感到底是怎么来的?

鸦片战争使上海成为贸易中心的开端,造就了工商业为主的底色,这不同于传统中国的城市,是一座以经济为命脉的现代城市。

太平天国时期,大批江浙士绅逃难到上海,成为上海的民族资本家,苏杭的美食、昆曲评弹等艺术活动也随之而来,一直到清亡民初,他们和易代不仕的前朝官宦合流成为“寓公”,代表着上海的高雅文化。

故而,上海在解放以前一百年间,是文化精英的避风港。

真正给上海造成了区域概念的,是户籍制度的固化:上海工人吃苦、善于思考发明,知识技能远胜于别处。至此,上海地域优越感突出了,上海人精明能干,上海制造精良实用,上海引领风气等等,八九十年代以前风光至极。

当这样一种历史沉淀延续到了当今,便成为了一种“排外”的粗暴解读。

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上海被人吐槽的“地域歧视”其实还真不是。

什么叫“弄个则乡下人”?遭到鄙夷的不是“外地人”,而是“乡下人”。你知道“本地人”也是可能被鄙夷的吗?什么是本地人?就是上海郊区的人们,他们以务农为业,大约被视为和“乡下人”一样。

如果真要为层级做以界别,最有才能、最有发言权的是精英,除此之外不论本地还是外地,都可能遭遇较低看待。如同在与高品位、有格调的比对中,自然出现了“乡下”与“非乡下”的分野。

比较,是上海与处女座另一同类的特质。

作为变动星座,处女座时刻处在变化之中。因着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他们总是会在模糊的图景中敏锐捕捉到那份不完美的存在。作为由自我意识极致的狮子座,到一对一互动的天秤座的过渡,处女座要权衡的是自我意识与他人需求的关系。

我们看见自己,我们看见他人,在比对中我们知晓了自我与他人的不同,我们开始学会和世界相处。

由此,便延伸出了关于上海的另一个特点:界限。

03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作为服务与配合的象征,处女座总是在发展着一种秩序感。这也是他们为何总被人贴上“龟毛”“挑剔”的原因。好像延续着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前行,他们心中有意无意会有一条标准,“要”“应该”“就是”……大概是处女座的词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了。

为什么需要秩序感?或许更重要的是,什么是秩序?

秩序,是对完美的追求。

虽然很难理解,但我们一直都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接近那个神圣本源,那个“神圣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节律,也正是秩序感真正的意涵。

正如它的象征,处女是圣洁的,它未曾被占有,也不曾占有别人。它是由狮子的火焰燃烧后的生活,他要前进的方向是:意义感。如同他的对宫,双鱼座——那个代表着灵性和绝对完满的世界。

处女就像是把灵性的不可见从天上带到人间。与此,她要在生活的日做更息中找到这份神圣感。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秩序意味着什么呢?规则、份内与界别。如同上海人给人的另一个感觉,太有分寸、太矜持,甚而是紧张和胆小的。

在上海偶尔可能看到吵架,绝无动手的场面,不动手那就特别能吵。上海高校辩论队当年很厉害,不知有无关联……小时候的爷叔们还会吵架,一般可以吵半小时,但极少动手,吵架的主要内容多以激烈的挑毛病开始,然后进入胶着的谩骂和挑衅,打架是极其罕见的“幼稚行为”。我见过的打架,很少有规模,就等警察来评理,东北的同学表示很难理解。

上海是一个商业社会为主的城市,人口密度又高,竞争压力大,所以上海人很讲究分寸、很讲究规则。上海人对人和人的边界、事和事的道理非常敏感,明确彼此的界限、保持克制礼貌往往是第一反应,目标在于不生事、不惹人,有独立空间。在规则分寸之内,尽量做到周到,既是生存之道,更避免了许多低效率损耗,是上海高度发达的重要因素。

作为土象星座,处女座是要活在生活之中的。为什么处女座也是宠物、身体健康与工作的象征?她需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活出自己的秩序感,在人世间活出自己最高的完美。

故而,上海人注重生活品质也是全国第一,世界靠前的。

圣诞夜,“上海人在逛酒吧的时候,北京人在加班”成为不久前热议的吐槽。高强度工作之余,必须活出高品位的生活,方能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美食店鳞次栉比、豪车满大街,商场墙面可以波光凌凌、十平米小店也可以穿越外国。

即便经济形势不太好的今天,依然可以在市中心的老街区里发现一家家斥巨资精心打造的博物馆式小店,据说根本就是在赔钱,为什么呢?就是要把美的极致烧出来,总有人喜欢。

04

如今,上海的特征,已不像过去一百多年时那样明显了。随着城镇化比例走高,曾经“地理隔绝”造就的城市面纱被渐渐剥离,取而代之的是赋予其中另一种“新上海”。

有些什么离开,有些什么又加入了。


只是在这些细密的变化中,我们依然会为他涂抹上属于自己的记忆。那或是读到,或是经历,或是仅仅听闻的一些片段……现在的上海或早已不是了曾经的上海,但现在的上海又依旧是那个上海,那个见证了世代兴衰,以商贸文明的都市;还有,那个每每九十月,便满城飘起了桂花香的日子。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你是上海人吗?

你对上海有着怎样的印象呢?

你和那里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欢迎给我们留言。



仰岳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世居上海三代,因母家是北方人,又在复旦求学,“因当时交通十分不变,基本属于乡下”,故岛居十余年,与各地师友朝夕相处,天天讲普通话,自称“非典型”上海人。以“抉心自食”之力,著成此文。

城市星说|为什么上海人这么招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