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

糾正一個笨蛋,他會討厭你;糾正一個聰明的人,他會感激你。

讓我感覺舒服的人和不舒服的人與地位、職業、金錢、血緣以及高矮胖瘦、衣著打扮等基本無關。

也就是說,居高位,擁有讓人羨慕的職業的人,不一定讓人內心感覺舒服,哪怕他是父母、兄弟、姐妹等具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不見得讓人內心舒坦。

相關的是識見、教養和待人處事的態度。

讓人舒服的人,有什麼特點呢?

讓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

01

  • 有自己的思想。

他對人、事、物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人云亦云。

即使居高位的人提醒他應該如何,比如要歌頌,要讚美什麼,他不會降低自己的原則去逢迎。他內心深處傾向只為蒼生代言的原則。

他認同羅素在《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中提及的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有思想的人求的是永恆的真理,他唯真理是求。有價值堅守和道德堅守。

殷海光說:真理是吃素的,當財富太多時,真理就逃去了;當權勢臨頭時,真理就就遠避了。一切靠金錢和權力支撐的真理都是可疑的

有思想的人善於追問,他們不止於現象,一定會探究背後的因由。

他們不以情感親疏作為判斷標準,不站隊,不問動機,他們注重事實,辨析是非,問循道理,講究邏輯推理。

讓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

02

  • 有本事無脾氣。

本事是什麼呢?就是擁有和自己職位相匹配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歷練出來的。

或許有人說男人的本事是掙錢的能力,我並不否認這一點。

但只是其一。

需要強調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那種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到的利益,讓我遠離。

無脾氣,就是不強勢,不盛氣凌人,不唯我獨尊,不頤指氣使,他謙卑尊人。

讓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

03

  • 有教養。

個人覺得有教養,是言行相顧得體,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邊界。

邊界體現在行動上,首先是禮貌。

記得陳丹青說過一件事兒,他在方便時,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一個研究生,立刻跑過來,站在他身後,大聲說:

“你是不是陳老師?我從江西來的,你在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

陳丹青非常尷尬。

沒有邊界感,缺乏應有的禮貌,這讓人難以舒服。

有教養,其次在於為別人著想。

一個孩子和母親參加宴席,小小年紀的孩子,將吃的骨頭,用餐巾紙包好,然後放到垃圾桶中。

他這樣做,給別人省去了諸多的麻煩,大家都對他讚賞有加。

有教養的人具有同理心。他推己及人,懂得換位思考。不以情緒來判斷結論。

有教養的人,即使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到了塵埃,但在他人性深處會散發光芒,所到之處,就像螢火之光,穿過黑暗,照亮別人的心。

讓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

04

  • 有一定的精神層次。

精神層次特別低的人,執拗,堅持己見。如果別人提了善意的建議,他會很氣惱。

氣惱是袒護自己不足的體現,實質是自卑感,玻璃心。

看到一句話:糾正一個笨蛋,他會討厭你;糾正一個聰明的人,他會感激你。

有一定精神層次的人,具有包容性,願意藉此提升自己,所以你向他提建議,他會接納並心存感激。

具有一定精神層次的人,具有道歉能力。

不管是有意犯錯還是無意,他都會致歉,在她心裡,道歉是對方需要也是自己需要。

具有道歉能力的人非慈悲心和自省不能做到。

讓人舒服的人,你不自覺靠近,見賢思齊,反省自我,最後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首先在於認識自己,那些讓人舒坦的人,如一面鏡子,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人是社會性的,需要一定的歸屬感,人活著是為了尋親,尋找讓人內心舒服的人,自覺遠離、屏蔽讓人不舒服的人。

火就燥,水流溼,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以群分。

細細想來,群裡的人價值起碼大體相同。

如果價值觀不同,包容可存,不能包容,各自江湖。

很多時候價值觀不同,是沒有共同語言的。不與價值觀相悖的人糾纏,是對自己的慈悲,也是對別人的良善。

如果你心生孤獨,那一定是沒有在人群中找到相呼應的知己。

不過卓越的人常常特立獨行,他們往往不合群,看似孤獨,實則內心飽滿。

因為孤獨的人懷著赤子之心,有赤子之心的人富有創造性。他創造的作品就是他的知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