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無貨源店鋪應該如何操作?決定存亡的思路你學不學?

首先這篇文章是我朋友做店鋪的心德但是其實應該是每個做店淘的心德,整理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多數人人店群做不起來,是戰略的方向性錯誤,導致徒勞無功。下面我們來談一下,店群的三個基本戰略思路,也是絕大多數人都犯的

2019年,無貨源店鋪應該如何操作?決定存亡的思路你學不學?

錯誤。

我認為,安全第一,可複製第二,單產第三

安全第一 精細化時間成本不高,死店成本才最高

我認為做店群,安全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做到不違規,不死店。這是第一位的,因為淘寶是個長期項目,我們是本著,三年 五年,甚至更久,一直玩下的項目,不是幹一票就走人。所以首先不能死店,而且只要店鋪不死,早晚能夠起來。現在很多人都是自殺式的玩法,尤其是軟件採集,採集依賴於數據庫過濾,數據庫越大,違規概率越小,小不代表沒有,有就肯定會違規。所以說,死店只是,早晚的事情,因為軟件畢竟是軟件,沒有思維,數據庫再大也會有遺漏,沒有意外。

我自己公司實操300多個店鋪,有采集,採集的高峰上過兩千多單,偶爾出現售假都是自己處理了,有三個裂變精細化,一個都沒死過,而從年後開始,每個月還穩定8-10W萬以上利潤。我是如何操作呢,人工選品。很多人說,人工選太慢了,時間成本太高了,我覺得,人工選成本不高,死店成本才高。一個月起來,第二個月,或者第三個月掛了,再搞新店,再起來,再死掉,一年12個月,4個月死店,4個月做新店,真正盈利的6個月不到,還要拋去,人工工資,水電房租,死店成本,利潤還有多少?我寧願2個月,甚至三個月做起來一批店,剩下九個月,甚至第二年都在盈利。存在死店,就沒有數據 店鋪的積累和沉澱,不具備長期發展戰略。

可複製第二 每個店都有好數據。

店群的數據,一定要看兩個層面,第一是是不是每天都這樣,第二是是不是每個店都這樣。

每個店都這樣,很重要。大家隨處可見到,一天一百單,兩百單。甚至三五百單,千單的,單店。可是,真正每天穩定一千單以上的團隊,(每天一千單,一單利潤10元,就是月利潤三十萬),可以說,屈指可數。為什麼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 不可複製,做起來了一個,確實一兩百單,但是第二個三個坐不起來了。這是不可複製,第二是,你能,你團隊不能。也就是你做一個店單產兩三萬很容易,但是你員工做不到。為什麼,因為個人單產看技術和執行力,團隊單產看管理和工作流程。

所以說,我們操作的時候,遇到那種單產五萬的技術和玩法,首先去判斷是否可複製,比如特殊類目,特殊產品,或者操作特別複雜,不可複製的,都不考慮。因為單產再高,不可複製,就不具備以後批量化操作和擴大。哪怕一個店鋪每天穩定30單,操作30個店鋪,每天也能過千單。可複製的30單絕對低過單店的300單,可複製這一項,就等於是單店產出的N次方。

單產第三:穩定的單產才是真正的單產。

很多時候,我們常見的營業額都是,暴力上下架,攢一兩萬數據,一次幹上去,拿到大量流量扶持,一下子起飛,兩三百單(趕緊截圖),過三兩天,又掉回去了,然後再來。平均一個月看,也沒多少單,還不如,每天幾十單,每個月幾百單,持續一年。

為了做數據而做數據,還是為了利潤做數據。這個問題要想明白。我們的店鋪數據都是很保守的,因為最終只留了三四千寶貝,單產可能是一萬,兩萬。如果我傳到2萬寶貝呢?更高。為什麼不傳這麼多,第一,還有很多新店空著,肯定去優先傳新店。第二,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技術層面完全可以把一個店做到單產五萬甚至更高,但是寧願花時間做6個單產8000的出來,均衡風險,整體上調。因為我們是直營的團隊,為了利潤而做店鋪而不是為了,數據而做店鋪。

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很多人追求 速度快 單產高,卻忽略了安全第一,店鋪是快速起來了,但是很快違規死掉,反覆死店新店的動作。很多人,追求極致的單產,做到了單產幾萬,卻沒有可複製的思路,起了一個店,其餘的起不來,或者自己做的很牛逼,員工的起不來,導致最終訂單基數仍然不大,沒有實現店群的群。

而在安全範圍內,可複製的操作,只需要每個店鋪三四十單,操作三十個店鋪,就可以做到每天穩定千單水平,月流水百萬級別。

2017年,是店群技術分水嶺,因為規則嚴格,寶貝數由一萬一天變成五百一天,出單概率從萬分之幾,降到百分之幾,刷掉了一部分人。逼著大家精細化,2018年是店群團隊的分水嶺,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已經不是考慮我的店鋪能出多少單,而是我的團隊現在能承載多少單。

有人動不動就,我跟你學店群,能不能單店日發千單,可曾想過一千單需要怎樣的人員配比?一千單為例,裂變的採購需要3-4個,採集的採購8-10個左右,客服5個,售前售後,運營3-5個,至少是十人左右的團隊,不然無論是採購客服還是售後,單一兩個人死都處理不完的。有個朋友做採集的,單店一天爆單3700單,嚇得第二天立馬下架,處理了一個月的售後。為什麼?發不完,大概單採購就需要二三十個才能當天發完,才能買的完,由於是突然爆單,沒有這麼多人,只能慢慢發。客服也回不完,發貨延遲,催發貨,退貨,投訴。。各種。有人說了,招二十個採購,過段時間單子沒這麼多了,幾十個人如何安排? 年後三月份,整個行業都是突如其來的爆單,我公司訂單反了一倍。整個團隊手機腳亂,客服每個店上千條未回覆,群發都來不及,採購十天發不出去貨,售後 投訴 接踵而來,算了下,雖然三月份的營業額是四月份的一倍,但是利潤卻不如四月份多,就是因為團隊的承載能力不夠,所以說,店群的真正核心,不在於你能做多少單,而是你團隊能承載多少單。

給你一張圖你慢慢體會:今年幾個朋友都在換辦公室,招兵買馬,設計人員架構,考核績效等。技術的門檻,一層窗戶紙,花點錢或者學習研究下,也就很快跟上了,一個信息差而已。

而團隊的門檻是,經歷了店鋪數據,企業文化,團隊協作,組織架構,的多層面的長時間沉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學的會跟得上的,你一天五單,別人五十單,一百單,有小技巧或者系統流程,花錢花時間學,你只要是執行力沒問題,很快也能做到。這是技術門檻,你公司五百單,人家公司五千單,七八十人的團隊,試問,團隊的差距多久可以做到?而到現在採集暴力上下架的日子已經逝去單店日入3-5W的日子已經逝去,有的從千單掉下來百單的 有的從百單掉下來幾十單甚至幾單的,而做的裂變精細化到現在還是直線飆升!

最終店群真正的差距,是團隊的差距,而不是技術和訂單的差距。 最後總結一句話有道無術尚可學;有術無道止於術。技術要第一手的,團隊也要跟的上,最後祝願所有老闆天天爆單

溫馨提示:騙子居多,謹防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