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邏輯判斷:教你識別不同的“真假話”

推薦閱讀——邏輯判斷:教你識別不同的“真假話”

相信有很多同學在初期接觸到行測邏輯判斷中的必然性推理的時候,都被它有趣的外表所吸引,並且在前面命題類知識點的學習相對而言也比較好掌握。可是當進入到樸素邏輯的學習後,同學們就開始腦殼疼,覺得自己“智商”不太夠用,開始懷疑人生。其中有一類題目同學們看到了之後更是頭大,就是真假話問題。相信大家都做過這樣類似的題目:A城的人永遠說真話,B城的人永遠說假話,此時遇到一個人問了一個問題,結果提問直接問題幹中人的身份。每每看到這類題目,總是有同學驚歎,這怎麼可能做得出來,都沒有給什麼確定的條件。那麼今天,中公國企就來研究一下邏輯考試中的真假話問題。

一、有真有假—矛盾法

例1:某倉庫失竊,四個保管員因涉嫌被傳訊。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們四個人都沒有作案

乙:我們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個人沒有作案

丁:我沒有作案

如果四個人中有兩人說的是真話,有兩人說的是假話,則以下哪個選項判斷成立?

A.說真話的是甲和丙

B.說真話的是甲和丁

C.說真話的是乙和丁

D.說真話的是乙和丙

【中公解析】這道題目通過已知條件“兩真兩假”,在結合甲乙兩人的說話內容“所有非”和“有些是”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利用矛盾關係解題。利用矛盾的特性“一真一假”可知甲乙兩人的話一真一假,又因一共“兩真兩假”,所以丙丁“一真一假”。將兩人的話進行翻譯,丙:非乙或非丁;丁:非丁。通過觀察這兩句話和選言命題的特性,我們可以知道,當丁正確時,丙一定正確,與題乾結論不相符合。故丙正確,丁錯誤,所以丁作案了。通過該結論可知甲乙中乙的說法是正確的,所以本題的答案是D。

總結:題乾的話語中有真話有假話且比較確定,並且在語句中發現矛盾關係,此時利用矛盾可以快速解題哦。

二、永真永假—假設法

例2.從前有個奇怪的島嶼,島上只住著M族人和N族人。M族人從不說真話,N族人總是說真話。有一天,小張來到這個島嶼,碰到該島上的三個人。小張問甲:“你是M族人嗎?”甲作了回答。乙根據甲的回答說:“甲不是M族人。”丙說:“甲確實是M族人。”

根據以上陳述,可推出小張碰到的個人中,有幾個M族人?

A.0

B.1

C.2

D.3

【中公解析】本題的真假話類型和上一種完全不一樣了。在這裡並沒有如上題一樣告訴我句子確定的真假個數,看起來一個確定的條件都沒有,我們該如何入手呢?題中並未明說甲的回答,但問題是要對三人身份進行判定,且乙是根據甲的回答進行了回答,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求出甲的回答十分重要。對於甲的身份無非兩種情況,我們在這裡就可以進行假設。假設的原理是假設條件為真或為假,並依照這個條件進行推理,如果最後推出的結果與題幹矛盾,則假設不成立。反之,假設成立。假設1:甲是M族人,要說假話,所以此時他的回答是“我不是M族人”;假設2:甲是N族人,要說真話,所以他此時的回答還是“我不是M族人”。我們發現無論甲是什麼身份,他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只有一個答案。再來看乙是根據甲的回答的說“甲不是M族人”這覺話等同於在複製甲的話,也就是說乙沒做任何改動,所以乙說的是真話,故乙是N族人。丙沒有根據甲的話,而是就是對甲的身份進行了一次判定,他的回答是“甲是M族人”,這一說法與甲的回答“甲不是M族人”互為矛盾,矛盾中必定一真一假,也就是這兩人一人是M族,一人是N族。故本題答案為B。

總結:當題幹中出現永遠說真話或假話且條件相對而言都不確定的情況時,可以採取假設法解題。

這次通過對長得很像的真假話問題進行了分類,不同的題目使用不同的方法,當然真假話問題不止這兩類,中公國企希望大家通過學習可以掌握這主要兩種的解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