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战场 别样的厨娘

厨师,一个别人在忙,而他们也在辛勤工作的职业;

厨师,一个别人在玩,而他们还在辛勤工作的职业;厨师,一个自家不圆,万家圆的职业;厨师,一个孤独与寂寞的职业;厨师,一个枯燥与劳累的职业……。

二月的戈壁荒漠深处,六七十人就餐的食堂里,燃气灶的火焰声和厨具碰撞的叮当声如期而响。 “李师傅拿个盆子过来”,嘈杂的环境下她的声音似乎都比平时高了几分,偌大的炒勺在她手里不停的挥动着,八印大的炒锅在她手里轻松自如的翻动着。几个回合后,香气扑鼻的肉炒蒜苔呈现在大家眼前。这就是张志红每天的主战场,这也是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常态。

一路走来,酸甜苦辣

别样的战场 别样的厨娘

张志红,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公司临策铁路维管段桥梁治沙车间的大厨,她从1990年上班开始便走进了厨师这个行业。未曾进过厨房的娇气女生到如今单位里赫赫有名的掌勺大厨,一路走来她吃了不少苦头,无师自通的张志红天生个性要强,似乎也很有厨师天赋,参加工作没几年,她通过自身的努力便成为了一名正式厨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48岁的她,依然站在属于她的一方天地里,心怀热爱与谦逊,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多年的厨师工作,让她对这份职业有了独特的情感,虽然一日三餐至少也有六十人吃饭,但是在她手里一切工作却显得井井有条。下午3点40分,张志红准时穿上白大褂,带上围裙和帽子一头扎进厨房,切菜、刷锅、烧水……开始了晚餐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车间里的大厨,虽然厨房和餐厅不是很大,但一天工作下来张志红的微信步数却总能排在前几名。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概不重样。即便地处戈壁荒漠,六十多人的日常伙食,在她这里也犹如回家一样吃的那么舒心,那么合口。

苦练厨艺,心系大家

别样的战场 别样的厨娘

为了打破“众口难调”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张志红始终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更要把每次做饭当作是在家里一样细心、用心。她说:“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说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这份工作。”她所说的学习,一方面是指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一方面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厨艺。张志红说“现在的人讲究吃,也会吃,注重味道,更注重养身”。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为了能使离家在外的同事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在请教、咨询的同时,也时常上网和看电视学习新的美食。不仅如此,张志红还考虑到大家工作量大,年龄又基本上是60、70后等原因,既要让大家吃饱吃好,又要注重少油少盐等营养搭配,从饮食方面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每当张志红休假回来后也总会为大家做一道新菜品,说是休息期间在哪哪哪吃饭发现的,想到同事们不常回家,每天又只能在食堂用餐,所以尝试着做给大家品尝。一道新的菜品加之她的改良,大家尝过后,都纷纷点头称赞。

三思后行,独闯天涯

别样的战场 别样的厨娘

常年在外工作的她,似乎习惯了一个人走南闯北,对家庭而言她亏欠了很多,唯一的孩子常常抱怨见不到妈妈,父母老公也要时常为她担心牵挂。即便如此她还是热爱着自己的工作。2017年临策铁路维管段成立后,46岁的她经与家人多次商量,最后主动请缨调至戈壁车间从事一线厨师工作,在远离市区的戈壁荒漠中,她克服种种困难,一待就是两年。从刚开始人们的质疑声到现在人们口中的佩服声,她用自己的态度征服了身边的同事。既然是大厨,张志红也自然有她过人的一面。简陋的厨房在她的收拾下干净整齐,精神气十足的厨师面貌,还有丰富又美味的菜品,无不渗透着她的心血。就拿厨师日常工作来说,进厨房穿工作服、勤洗手剪指甲、工作期间戴帽子、每日下班后清点库存等等的细节,张志红从来不马虎,日常的管理标准,她更是严格执行,生怕出现疏忽。张志红自嘲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认行端坐正这一死理,只要自己行的端,坐得正,没有私心,就不信拿不下这后厨的一片天地。

无论任何美味的背后,都蕴藏着她的用心创造。张志红,在别样的战场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