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的嬗變之道,從互聯網走向供應鏈

導讀:倉是所有環節中離貨最近的環節,也是最能反映庫存的地方,因此倉儲與供應鏈的關係非常密切。由於不同行業,其供應鏈管理,包括倉儲管理都面臨著巨大差異。

倉是所有環節中離貨最近的環節,也是最能反映庫存的地方,因此倉儲與供應鏈的關係非常密切。由於不同行業,其供應鏈管理,包括倉儲管理都面臨著巨大差異。


倉儲的嬗變之道,從互聯網走向供應鏈


一、 倉儲企業本身的發展趨勢:

隨著整個商業結構的重構和物流行業的發展,倉儲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正在不斷更新迭代,漸漸走上風口,成為飛的最高的豬,目前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從多品類走向單品類

倉儲的滿倉率往往不是很高,為了填滿倉儲面積,提升使用率,往往倉儲不分貨物品類,有貨就接,使得倉儲品類龐雜,對於效率提升和專業化發展帶來很大的困難。倉儲一般都有從多品類的倉走向單品類倉的需求。而且倉儲的行業屬性很高,不同的貨物品類對於倉儲的管理有著完全不同的要求,同時對於企業的供應鏈佈局有著顯著影響,因此倉儲都有走向單品類的內部動力和需求。

(二)拆小倉建大倉的趨勢

倉儲總體上還比較傳統,大部分倉儲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倉的面積和規模以及貨物品類對於倉儲信息化應用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都有拆小倉,建大倉的需求,提升集約化水平。

(三)從單倉走向多倉網絡

單倉主要提供點的服務,隨著電商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服務全國化的貨流,很多倉儲企業都在從單倉走向多倉,而且是越多的倉越好,隨著技術的發展,多倉聯網完全可以實現。

(四)走向倉配一體化

各個大物流企業都在往綜合性物流方向發展,各大物流商也紛紛開始建倉,實現倉配一體化。菜鳥作為阿里系的天然優勢,能夠較好的控制貨,一方面菜鳥針對自營的天貓商超自營倉儲,具體倉儲管理外包給供應商,另一方面與阿里系的倉儲企業如百世物流合作。由於快遞與電商接觸最深, 阿里對電商的掌控力,掌控了貨,也就掌控了快遞配送的起點,對快遞公司有很大的影響。順豐打造電商產業園,靠近電商企業建設自身的倉儲配套,打破菜鳥與貨和倉的控制。倉是最接近貨的場地,對配送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迫使各大物流商紛紛建倉。從而綜合物流的趨勢,最後行業趨勢會不斷整合而剩下幾大巨頭。

二、應該怎麼認識倉儲:

倉儲作為供應鏈的核心,倉儲的佈局能夠看到供應鏈的佈局。

我們要搞清楚是誰在使用倉儲,大致分為幾類:

大型電商、連鎖經營企業,大批發商,稱之為流通領域的大B,如京東、優衣庫等;

中小電商,小型零售店,小經銷商,稱之為流通領域的小B,如五星淘寶店,專業市場店等;

生產製造企業,包括B2B型的生產資料製造企業,如寶鋼、萬向等,和B2C型的生活資料企業,如蒙牛等;

物流企業,包括快遞、快運等。總體上,越靠近C端客戶,流通越快,離市區越近。

(一)流通領域的大B往往選擇自建倉儲

大型的電商和連鎖零售企業一定會建立自己相對封閉的供應鏈體系,會投資建立自身的倉儲和配送中心,強化管控,從而建立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形成卓越的客戶服務體驗,但投資額度很大,回收期很長,一旦形成就會形成巨大的壁壘門檻和效率優勢,國外的零售企業都是連鎖模式,如日本便利店只有全家和7-11,流通領域都已經進行了高度整合,建立了非常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這種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使得電商在實體商店面前並沒有優勢。

而國內流通企業(批發零售)的供應鏈效率仍然非常低下,層層經銷分銷體系,體現在終端是遍佈各地的各種分散的小超市、服裝店和便利店等,由於缺乏整合,供應鏈的鏈條過長,整個效率明顯低下,這也給了電商發展的巨大空間,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電商相比國外的電商發展更加迅猛的原因,因為線下對手太弱,遠未通過供應鏈實現整合提升效率。這種類型的企業,倉儲多屬於流通中轉倉,即配送中心,都通過自己來管理,有自己的倉儲管理系統,與其他企業管理系統相對接。

(二)流通領域的小B具有大量、分散、相對弱小的特徵

本身供應鏈管理的能力不強,通過專業市場(零售商集中地)、馬路邊各種服裝店、零售店等形式存在,由於中國國情特徵難以有效整合,因此還會有大量的中小電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店長期存在,這些小B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倉儲,投資太大,因此必須藉助外部的公共倉儲,藉助外部的公共供應鏈體系。倉儲也屬於流通中轉倉,一般都委託第三方專業倉儲公司來管理。

(三)製造企業

主要有原料倉、半成品倉和成品倉,倉儲性質主要是存儲型倉庫。一般都是自建倉儲,多和廠房在一起。一般通過合同物流直接送至客戶,無需中轉倉。但是有時候會優化供應鏈佈局,如會在供應商密集的地方設置原料倉或半成品倉,在客戶密集的地方設立成品倉,具有一定的庫存,縮短週期。所以有時候為了在生產基地之外的地方設置庫存,也會委託第三方的倉儲企業進行管理。

(四)物流企業

大量的倉儲物流公司通過建倉為企業提供存儲和配送服務,隨著雲倉的熱起,也通過租用倉、加盟倉等多種形式輕資產化、網絡化運行。同時隨著倉配一體化的推進,大量原來主要從事運輸的物流企業開始建倉,構建綜合性物流。倉儲企業的倉庫主要是供給外部企業使用,而三方物流企業的倉庫主要是自身物流貨物的存儲和流轉。

三、倉儲如何可以進行互聯網+?

互聯網深刻改造物流行業,從車貨匹配到專線聯盟,物流平臺化趨勢日盛,互聯網物流的大量探索一方面使得大量創新企業壯烈犧牲,成了先烈,2016年將是創業公司一地雞毛,血流成河;另一方面確實對物流傳統經營模式有了很大的觸動,引發了行業模式的深刻反思和變革。在這股東風下,倉儲作為最基礎、最傳統的物流板塊,在雨露均霑的物流行業,如何能夠趁著共享經濟的東方,實現互聯網化、平臺化轉型,成為下一個創新的風口。

(一)模式上走平臺還是自營,封閉還是開放?

互聯網在商業模式上對很多行業進行了改造,物流行業血淋林的教訓勢必需要我們反思一個問題,行業發展上,互聯網的價值到底是工具還是目的?最根本的,是需要探討,模式上是平臺還是自營(平臺和自營很多時候很難扯得清,但我們看系統上的錢是屬於流水還是主營,可以判斷本質上是平臺模式還是自營模式),聯結上是封閉還是開放?

互聯網就一定要玩平臺,平臺就一定是互聯網?封閉就一定是傳統,開放就一定是互聯網?大量車貨匹配創業公司的或轉型或倒閉,都說明,並沒有一招制勝的統一方法和理論可以套用著改造一個行業,真正生存下來的就一定是在平臺和自營之間,在封閉和開放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如果要探討倉儲行業怎麼互聯網化,我們怎麼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讓我們嘗試從共享經濟的四個標準角度來看倉儲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碎片化的問題;即時性消費的問題;行業規模的問題。

1.倉儲行業有信息不對稱問題嗎?

這個明顯存在的,很多倉儲總是有一部分是閒置的,而不少單位卻找不到合適的倉庫,貨物沒有合適的地方安置,在社會層面看,信息的對稱其實完全有更多提升的空間。因此在信息匹配和共享層面,建立一個平臺具有一定的價值。

2.碎片化、分散化問題

倉儲的分佈無疑是碎片化散落在各處,大量中小型的倉庫就像驛站散落在中國土地上的角角落落,雖然現在大有開始整合的趨勢,但這麼龐大的量通過資本進行自有化的整合明顯不太現實,而且過度後整合其實效率會極低,通過社會化的平臺聯盟,既可以發揮平臺整合的優勢,又保留個體的自主高效與靈活。

3.即時消費、非計劃性行為的問題

一個平臺的活躍度,在於消費的即時性(衝動型)和高頻性,只要用戶是高頻性和即時性,平臺的活躍度就拼運營了。當我們去看倉儲的時候,倉庫的使用決定是高度計劃性的,存儲型倉庫基本上一錘子買賣,就跟買房子一樣,流通性的倉庫也是需要長期固定合作的。但隨著C2B生產消費時代的到來,生產變得更加柔性和彈性,貨主使用的未必是一個完整的倉庫,而可能只是幾個貨架,而且具體需要貨架的數據會發生變化,這是即時消費的程度就高了。但總體上,倉儲的需求肯定是一個高計劃性的行業。

4.行業規模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規模的大小是可以反轉前面三個因素的。因為長尾理論的存在,只要行業夠大,即使低頻、即時消費少,平臺規模效應仍然明顯。物流行業規模大嗎?實際上並不大,所以2015年興盛的很多互聯網物流企業燒完了幾個億後仍然處於飢渴的狀態,變得岌岌可危。相比滴滴打車3億的會員、幾千萬的日訂單,物流行業上百萬的會員,幾萬的日訂單,那是幾個量級的差距。

當分析完這四個方面時,我們可以考慮到,倉儲與互聯網的結合,一方面是可以通過全開放,從而把儘可能多的倉儲資源鏈接起來,在信息層面整合最多倉儲資源,成為一個信息中介,但是另一方面,一個純平臺的模式是玩不轉的,因為倉儲行業規模不大,無論從數量和活躍度而言,都難以支撐平臺走向盈利,必須要利用平臺上豐富的倉儲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因此在平臺和自營的平衡線上,偏向於自營,互聯網就成了工具,而在開放和封閉的平衡線上,則是偏向開放。

(二)平臺的客戶和用戶都是誰,為他們提供了什麼價值?

我們可以探討一個互聯網倉儲平臺的模式,貨主和倉主可以都是用戶,提供信息交易與服務,就像很多平臺在做的,如中倉網、物聯雲倉等,但最根本的,是要把一部分貨主變成客戶,而倉儲成為用戶甚至是合作伙伴。當貨主成為客戶的時候,平臺就要聯合所掌握的倉儲資源,為貨主提供最優的服務,而平臺的優勢在於,所掌握的倉儲越多,則協同效應越明顯,越能提供更優的服務。這裡的核心點就是,平臺掌控倉儲服務能力的水平,平臺與倉儲的協同度如何,怎麼平衡好平臺和倉儲的利益。

因為倉是所有環節中離貨最近的環節,也是最能反映庫存的地方,因此倉儲與供應鏈的關係非常密切。由於不同行業,其供應鏈管理,包括倉儲管理都面臨著巨大差異,因此實際上平臺的運營,可以建立一個面向所有倉儲和貨主的平臺,同時針對某幾個特定行業通過類自營模式,提供定製化專業服務。

這樣一個聯合了眾多中小倉庫的平臺,他應該專業服務什麼樣的客戶?在供應鏈環節上看,首先是流通領域的小B,或者一些生產領域的小B。其中中小電商有大量外包倉儲的需求,成為一個重要客戶,但從供應鏈的角度,最重要的是線下零售終端的小B,以及其上游的生產商,而平臺成為直接連接零售終端小B和生產商的平臺,提供從訂貨、到倉配物流,直接到終端的最優化供應鏈服務,最終成為一個通過整合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幫助中小零售打造強大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平臺。而在行業來看,日用品、服裝和車後等高度分散行業都相對適用。

聲明:本圖文轉載於【億歐 張寒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不做商用,若有來源標註存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浩德大宗2019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