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高頻提及“精準脫貧” 昌盛日電“光伏+農業+扶貧” 助農民搭上致富快車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依然是高頻詞彙。在有關機構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大高頻關鍵詞”中,脫貧與扶貧出現了19次。近年來,中國始終全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5年來,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好的開端。結合多年在精準扶貧方面的實踐經驗,國內光伏農業領軍企業昌盛日電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做好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就需要將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的要求結合起來,同時要有效激發起貧困群體的主動性,才能更大地激發起鄉村振興主體的內在動力。基於此,作為首批“全國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百強,昌盛日電通過其首創的“光伏+農業+扶貧”模式,成功建立集新能源綜合應用、高效設施農業種植、造血式精準扶貧、農業創客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模式,為農名脫貧致富開通快車道。

激發貧困群體主動性助力農戶實現“三級跳”

“如今,生活可以說是和和美美,非常知足了。我不再為生活犯愁,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也有25000元了吧,下班了還能在家照顧雙腿截癱的老公。等明年存夠了錢,我還打算把家裡的房子再裝修一下呢!”提起如今的生活,家住吉林省伊通鎮東尖村村民劉雲美滋滋地說道。

兩會高頻提及“精準脫貧”  昌盛日電“光伏+農業+扶貧” 助農民搭上致富快車


劉雲正在為園區農作物修剪枝葉

這僅僅是昌盛日電伊通光伏太陽能園區內農民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在昌盛日電園區領導和農民們的共同努力下,伊通園區內的工人們不僅實現了脫貧,還輻射至郭大壕村共計100戶貧困戶,帶動當地就業達100多人,實現人均增收翻倍。更值得一提的是,昌盛日電園區以新能源綜合利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經營為核心,不斷激發農民創新、創業的熱情,併為農民創客提供技術、資金等多方面支持,最終幫助廣大貧困農戶完成了從產業工人到承包戶再到創業者的“三級跳”,實現了“造血式精準扶貧”。

在昌盛日電看來,以工業化的方式發展農業,不僅發揮了資本的效能,也尊重了農民們勞動的價值,讓貧困居民掌握技能,通過勞動致富,變“輸血”為“造血”,變“漫灌”為“滴灌”,幫助貧困居民找出路想辦法,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打好脫貧攻堅戰“後半程”多舉措發力謀突破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工作進入“後半程”,而“三區三州”及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難度是最大的,也是脫貧發力的重點區域。

為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的落實,國家出臺專門文件《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明確新增扶貧資金要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投放,同時還從人力資源、扶貧組織隊伍、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

昌盛日電多年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通過“光伏+農業+扶貧”模式,深入貧困農村鄉鎮,其中僅國家級、省級貧困縣所在園區光伏電站已達719MW,農業投運面積達3萬餘畝。不僅擴大了園區規模效益,而且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連片集聚發展,增強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能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戰也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660萬,其中因病致貧、返貧佔40%以上,而且越往後剩下的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佔比將越高。昌盛日電對此表示:“公司將繼續謀求高質量發展,不斷鞏固升級當前脫貧成效,並探索新形式、新模式,從而打贏這場脫貧的硬仗,並和廣大農民們一起搭上脫貧致富的快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