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迴應“絕不姑息”

距葉永青被指抄襲9天后,3月7日晚,葉永青退休前工作的四川美術學院首發聲明,表示正在開展核查工作。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被抄襲者”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Christian Silvain),從2019年2月9日開始至3月6日(他69歲生日當天),在他的社交網絡上發出“抄襲”相關證據並轉發“抄襲”的相關內容,引起媒體的關注。

葉永青,何許人也!

據公開資料顯示,葉永青,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當代藝術院藝術總監。在北京,重慶、昆明、大理和倫敦、清邁建立工作室。葉永青以創作者、策展人、藝術組織者和評論人的身份活躍於藝術界。他曾在世界各地舉辦個藝術展和藝術群展。獲得過國際獎項和國內學術獎。曾在雲南昆明創辦和發起“上河會館”與“創庫”藝術主題社區。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價值百萬油畫《傷痕》 布面丙烯

涉嫌抄襲30年

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萬(Christian Silvain)近日向當地媒體表示,他在近日發現中國藝術家葉永清抄襲他的作品,而且抄的質量並不好。克里斯蒂安·西爾萬發現,葉永青抄襲了他於1980年代創作的作品:“鳥、鳥巢,鳥籠、紅十字架、飛機。。。。。。一切都在那裡!除了我的名字,否則看起來根本就是一樣的!”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萬

對於被指抄襲一事,葉永青今天通過媒體回覆稱:“我們正在爭取與這位藝術家取得聯繫。”他並沒有徹底撇清與克里斯蒂安·西爾萬的關聯,並表示對其影響至深。對於如何解釋二人風格的相似等問題,葉永青表示暫不回應。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左:比利時藝術家西爾萬的作品(1990) 右:葉永青的作品(1994)


3月7日,一直沒沒有任何聲音的四川美術學院通過官方微信發佈“聲明”:“近日,網上反映我校退休教師葉永青個人相關作品涉嫌抄襲。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目前正在依規依紀開展核查工作,我們將根據核查進展,及時公佈相關情況。

學校對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堅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一經查實,絕不姑息。”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左:比利時藝術家西爾萬的作品(1989)右:葉永青的作品(1999)





藝術家的事兒,能算抄嗎?

 2007年,葉永青曾在北京一空間舉辦個展“畫個‘鳥’”,根據當時的展覽陳述,“從2000年開始,葉永青開始減少他作品中的內容,他抽取了那些塗鴉作品中的局部和個別符號,決定從兩個極端入手:杜尚的認定立場和圖式的文人化。他抽取一些符號、圖形,經常是那些塗鴉作品中的鳥……”對於鳥這一意象的解讀,關於展覽的陳述中則寫到,“草草塗鴉的‘鳥’看上去生動之致,卻是在恆定長期的填充之後出現的圖形。它是一種邏輯上的顛倒,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快的東西,實際上卻是非常慢的、複雜的方式創作的。”顯然,對於被西爾萬指責為抄襲的“鳥”元素,無論抄襲是否屬實,葉永青早已有自己的一套闡釋體系。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畫鳥(2006)布面丙烯

有觀點認為,由於藝術家本身並不具備可以與他人截然分割的思想資源和經驗資源,因而“藝術家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早已是一個神話”。

在創作環境已經寬鬆許多,資訊共享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藝術家為了迎合資本的需要,不斷進行著重複性的製作,而抄襲更是不堪。藝術創作手法的陳舊和單一造成的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製造了藝術品市場的泡沫。這種模仿,不是突破,而是一種因襲,一種惰性,這才是需要反思的。

價值千萬知名藝術家被指涉嫌抄襲30年,川美回應“絕不姑息”

單飛(2006)


一個事實是,此類涉嫌抄襲事件如何處理,至少在中國大陸的當代藝術領域,難見先例。另一方面,“挪用”也確實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藝術創作方式。這裡的“挪用”帶有對前人創作的致敬,更重要的是,新的創作應賦予“被挪用者”新的內涵。

但就葉永青的作品具體來說,我們似乎很難看出這種“挪用”的痕跡。

至於是否抄襲、是否學術不端,這些問題則理應由專業人士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