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技能的获得,家长需要和孩子一次次的重复练习才行!

要让我们可爱的孩子有深度的独立阅读,希望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熟练的使用某些技能,但是有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很“蠢萌”的告诉你:我不明白,我不知道,我不会这样做,或者干脆来一句:我不会。

你是不是要被气疯啦?

我就经常被气疯。

What?

你是我的女儿,你是我的学生,我讲了好几遍了,示范过好多次,我甚至手把手的教过很多次,你怎么可能还不会?怎么可能被难住?

问题出在哪里呢?可能当过老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是我教的不够好?引导的不够好?我的问题在哪里?哪个关键的节点没讲明白?

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练习,或者我们没有经常性的指导孩子如何来练习。

我们讲的是大道理,是实践,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语言孩子虽然能迷迷糊糊的理解,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准确的掌握,我们就要换个角度,帮助孩子进行实践。就是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的练习,技术的练习,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法。

就阅读的技巧而言,提问的技巧、关联的技巧、归纳总结的技巧、预判的技巧,这些技巧家长都能给孩子讲,但是孩子要理解,要变成他们的思维方式,需要练习。

深度阅读技能的获得,家长需要和孩子一次次的重复练习才行!

当我理解这一点之后,我最常用的练习的方式就是:我尽量闭嘴,分享过策略和技巧之后,让孩子来讲,我变成一个听众。比如,提问的技巧,在我和孩子的阅读中互动最多的阅读策略,如今在孩子四年级这个阶段,我把主动权已经全部放到孩子的手中去。

一、提问技巧的训练

让孩子来提问,当孩子不知道如何提问时,我会告诉她一些关键点来找问题,比如:

  • 1.设想你是作者,你来问一些问题。
  • 2.设想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来问大家一些问题。
  • 3.如果你是语文老师,要就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 4.鼓励孩子多用一些“Why”系列问题,并给孩子做示范,如何提问Why系列问题。
  • 5.孩子自己的角度去提问。

当孩子有过很多本书的提问示范之后,比如我和孩子深度阅读过的故事类的《神奇树屋》,自传类的《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神曲》,这是最近在读的。

小时候三岁左右就开始的比如《大卫不可以》《晚安小熊》等。

英文的也有很多,比如《One story a day》《Oxford read and discover 》等书。

所以,当你最初和孩子使用某个策略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没有掌握到位,就气馁。

在孩子的任何技能的学习,运动项目的学习,应试学科的学习,都是如此。

深度阅读技能的获得,家长需要和孩子一次次的重复练习才行!

二、预测技巧的训练

预测的能力是阅读乃至应试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

这本领的学习可不容易,孩子要获得预测的能力,就要学会灵活的思考,调动想象力,根据剧情的节奏,从A点到C点的想象,这可是要很多年的训练才能独立发展出来的技能,而要获得这样的技能,也是需要训练的,如何展开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 1.孩子拿到图书后,只看封面/推介信息等内容,让孩子猜测图书的故事大纲。
  • 2.孩子读完一篇/第一段之后,让孩子猜测故事的结尾。
  • 3.当孩子读到最后时,让孩子改写故事的结尾。有时候我也会参与孩子的改写过程,和孩子一起来改写结尾,讨论不同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三个方法经常用,基本上和孩子一起读过的书都在用。用的多了,孩子就能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孩子还需要学习。

所以在最近一个阶段开始,增加阅读书目的难度,也增加了一些英文的阅读书目,用提到的这三个方法在进行训练,在纯英文的阅读训练中,也会用英文的思维方式进行,鼓励孩子用英文进行对话。

其实,所有的技巧学习都一样。

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也都很普通,所有不要希望孩子学习一遍之后就能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家长的耐心和“养猪”的心态(一遍两遍三遍五遍的练)才能和孩子一起走的更久。

不管是阅读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这样一些能力:

1.灵活的思考的能力。

2.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障碍。

3.专注目标,完成任何和目标的能力。

4.保持专注力,即使在失败/挫折/无聊/沮丧时,依然保持前进的热情。

这些能力,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能获得。但是坦率的讲,如果没有我们的引导和帮助,以及一次次的训练,孩子很难灵活自主的获得。

在训练的方式上,我一般是这样的:

1.在我进行指导之前,让孩子自由灵活的尝试。

2.在宽松而安全的学习环境中,让孩子之间相互练习,或者我和孩子交换角色练习某一个技能或者策略。

3.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挣扎,或者一直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案,我会干预,并引导孩子回到正轨,并解释原因和方式。

4.从心态上来说,更为平和,这可能和年龄的增长有关系。

深度阅读技能的获得,家长需要和孩子一次次的重复练习才行!

在阅读中学习“深度思维”的技能,比在应试学科中学习要容易,孩子不太容易排斥,更愿意接受,更容易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当然我也坚持认为深度思维是一个孩子学习成长和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

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重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多问,多说,多读,多思考的主要原因。孩子更多的参与,他们就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属于自己的技能,理解我们想要输入的各种策略。

阅读如此,生活如此,孩子的成长亦如此。


作者:路琰,是《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要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该怎么做》等畅销书作者,国家科学育儿示范区策划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