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深度睡眠竟然這麼“危險”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Joanna B. Pinneo,國家地理

在乾燥的馬裡,一個圖阿雷格族家庭在帳篷裡睡覺。

一次睡眠,居然能同時讓人體驗“腦死亡”和“犯精神病”!你還敢睡嗎?從淺到深,人類每晚都會進行4期睡眠,而且還會夾雜著瘋狂的“REM”狀態。在外人看起來,你睡得很平靜;而在你的主觀意識裡,大腦其實一次又一次地在恣意妄為、放飛自我,那過程比過山車還過癮,時而讓你臨近“假死”狀態,時而又讓你比清醒的時候還亢奮......

1-2期睡眠

這一階段我們剛睡著,

感官被遮蔽,

判斷將哪些記憶保留、哪些拋棄。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總數約860億的神經元通過電信號與化學信號彼此溝通。清醒時,神經元們形成一個熙熙攘攘的大群,動態猶如細胞層面的雷暴;若它們平穩而有節律地激發,呈現在腦電圖上的是整潔的漣漪線,那就說明大腦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向內部,遠離了醒時生活的喧囂。與此同時,各種感官接收器被遮蔽,我們很快就要睡著了。這就是第1期睡眠,也就是睡眠的最淺端,大約持續5分鐘。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是什麼讓我們產生睡意?日本筑波大學睡眠研究所的氣密艙使科研人員得以精確追蹤睡眠者的氧氣消耗量,進而推算其代謝率,並測量外在因素(如環境光線的亮度和顏色)對該數據的影響。 找到觸發睡眠的最佳條件可能是治癒失眠症的第一步。

接著,從大腦深處升起一串火花,對大腦皮質的褶皺狀灰色物質、語言與意識的中樞進行電擊!這種每次半秒鐘的電擊名為“睡眠梭形波”,只要出現這波操作,表明人體進入了2期睡眠。

按照新理論,梭形波會給予腦皮質特定的刺激,使之保存好最近獲得的信息。梭形波越多,人們第二天的表現就越好。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如果剛剛經歷過什麼不好的事情,

千萬別馬上入睡!

夜間,我們從記錄模式轉為編輯模式。大腦會主動甄別哪些記憶該留,哪些該刪,但這種甄選不見得就是對的。

而睡眠對記憶的強化極其高效,這種效率不僅體現在佔據約一半睡眠時間的第2期,而是在循環往復睡眠全程。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TIM HETHERINGTON, MAGNUM

在阿富汗的科倫加爾山谷,一個美國大兵正在睡覺。他前一晚剛在前線基地執行完夜間任務。

比如,精疲力竭的士兵剛從兇險沙場歸來,不要直接躺下入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吉娜·波認為,為了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這些戰士應當堅持過6到8個小時再睡。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在伊拉克參加過兩輪服役的美國陸軍老兵邁克·莫里斯睡覺時頭戴腦電圖測量帽,並抱著他的治療犬奧利弗。這項研究,揭示動物的陪伴和睡眠聲息對精神創傷回覆的影響。

如果經歷過一場大變故之後馬上入睡,有些苦難經歷沒來得及在心理上消化,那麼它們會有更高的可能性進入長期記憶,甚至影響我們一生的認知。

所以,睡前別吵架,別發火,別主動去引發不愉快的事情。但如果不愉快實在不可避免,那麼請保持清醒緩衝幾個小時再睡不遲!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Piroska B

3-4期睡眠

進入深眠狀態,

換句話說,這種狀態,

與腦死亡的狀態相差不遠!

怪不得中國古人稱睡眠為“小死”。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SEBASTIAN WAHLHUETTER

睡眠第4期居然與腦死亡狀態相差不遠!

三趾樹懶每天10個小時在打瞌睡;

果蝠能睡到15個小時;

一種鼠耳蝠要睡20小時;

長頸鹿的睡眠卻不到5小時;

馬夜間站著睡一段,躺下睡一段;

海豚的兩個大腦半球輪流睡,

總有一邊是醒的,從不耽誤遊動;

軍艦鳥能在滑翔中邊飛邊睡!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STEPHANE GRANZOTTO

在印度洋,30多頭成年雌性抹香鯨正在海面以下約15米處小睡。它們保持著豎立的姿態入睡,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十分鐘,而幼崽在海面嬉戲玩耍。

一個生物,大到鯨目,小到細胞,都不能開足油門連跑24小時,這是自然的鐵則。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76歲的喬·戴曼德過去 20年來以卡車司機為業,有時需要徹夜開車。他說,這樣的工作會使人“太累以至於睡不著”。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夜班工作曾評價“很可能對人類有致癌影響”。

而對人類來說,主要的恢復發生在3期和4期的深度睡眠中。我們的細胞在深度睡眠期間分泌的生長激素最多,我們終生都要依賴這種激素來維護骨骼和肌肉,而且,睡眠對於保持體溫、血壓和健康的免疫系統不可或缺。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巴黎愛樂音樂廳參考科學理論編曲,以極簡陣容演繹的節目《睡眠》,旨在把聽眾導入甜美的休息狀態,整場節目時間在八小時以上!

清醒狀態下的神經元緊緊擠在一起,而入睡之後,有些腦細胞的體積會縮小60%,拉大間距。細胞間空隙是代謝廢物的傾倒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種名為β-澱粉樣蛋白的物質,它能擾亂神經元之間的交流,與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相關。只有在睡眠狀態下,腦脊液才能順著拓寬的空隙,把β-澱粉樣蛋白沖洗掉。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形態各異的助眠“神器”在中國都市人群中十分流行。

大腦各種修復工作進行的同時,我們的肌肉則充分放鬆。我們在4期階段通常不做夢,甚至可能連疼痛也感覺不到。4期睡眠和昏迷、腦死亡的狀態相差不遠,雖然富於修復效果,卻是萬萬不可貪多的!

所以,我們在4期最多逗留約30分鐘,然後大腦就會一腳把自己踢醒,這時我們往往一路逆行,穿過3、2、1期,直至恢復意識。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一位老人在樹下打盹,很多中老年人日間容易睏倦是因為受睡眠呼吸綜合徵影響。

當你睡眠不足的時候,腦中第一個受到煎熬的部位是額葉皮質——為我們做出決斷和解決問題的核心功能區。沒睡夠的人更容易發火、情緒化、不理智。而且日間小睡並不能彌補晚上睡眠不足的損失;任何慣於每晚睡不夠6小時的人都有著更高的抑鬱、中風、精神病風險;睡眠缺乏還與肥胖症直接相關:若沒有充足的睡眠,胃和其他臟器會過度分泌生長激素釋放肽,俗稱“飢餓激素”,使人的食量超過實際所需。

瘋狂的“REM”狀態

其實我們每晚,

都會犯一回“精神病”!

因為我們每晚,

都會REM。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DAWN KISH,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大峽谷,一個孤獨的旅者睡倒在科羅拉多河的沙洲上。

快速眼動(REM)睡眠於1953年被芝加哥大學的尤金·阿塞林斯基、納塔涅爾·克萊特曼發現。在此之前,REM通常被視為1期睡眠的變形、不具備特別的重要性。但其中獨特的眼球速動,以及始終與之伴隨的性器官充血現象一再見諸報告。

在成年人中,REM的持續時間大致佔全部休息時間的五分之一。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我們每次經歷REM快速眼動睡眠,都相當於犯精神病!精神病本就被定義為一種以幻覺、妄想為特徵的狀態。有些睡眠科學家稱,做夢就是一種精神病狀態——我們看到不存在的景象卻深信不疑,時空、人物在眼前變化或無端消失,我們也安之若素。

新生兒每天能睡17個小時,卻有近一半時間,是在類似REM的大腦活躍狀況中度過。孕中的胎兒從第26周開始,有大約一個月無間斷地處在與REM 睡眠狀態。有種理論稱,人生初期這些夢境般的歷程相當於大腦的“軟件測試”,是為全面上線在做準備。該過程被稱為端腦化。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COLIN MONTEATH, MINDEN PICTURES

這位資深南極遊客睡在帆布躺椅上,享受阿蒙森海附近的飄雪。

人體在REM睡眠階段不再調控體溫,內部溫度保持在設置範圍內的最低點,全身僵冷。心率比起其他睡眠階段反而快一些,且深淺不勻。肌肉除了個別部位——眼、耳、心臟、橫膈膜——全都動彈不得。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兒童醫療系統研究室裡,身上纏滿管子和電極的十歲男孩弗朗西斯·阿華在等待熄燈,開始進行全夜睡眠檢查。這次查的是睡眠呼吸暫停,即入睡後反覆出現的呼吸中斷症狀。

我們在REM睡眠中會相信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因為大腦的管理權已不在邏輯中心和衝動控制區那裡了。

此時,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完全停產,它們是關鍵的神經遞質,使腦細胞得以交流信息。如果沒有它們,人的學習、記憶能力就會嚴重受損,陷入扭曲的意識狀態。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在瑞典有數以百計移民兒童——他們的家庭正面臨被驅逐的處境——患上所謂“順受綜合徵”,其令人費解的失調錶現包括:自閉,即便對痛苦的刺激也不回應,只能通 過鼻飼管獲得營養,有的要持續餵食數年。

但這和第4期睡眠那樣的類昏迷狀態不同。在REM階段,我們的大腦是全面活躍的,能量消耗甚至不比清醒的時候少。

REM睡眠由大腦深處的邊緣系統掌管,該腦區可以說是思維領域的原始叢林——我們最野蠻、最深層的本能在這裡出沒。弗洛伊德沒說錯,夢的確會引發我們的原始情感。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Magnus Wennman

新的記憶在夜間得到鞏固,大腦在夜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東京的筑波大學使用光遺傳學的方法來探究這個問題——通過基因改造使小鼠對光線具有特定敏感性,再用一束激光對單個腦細胞進行激活與關閉。

邊緣系統包藏著我們的性慾、攻擊性和恐懼,但也能讓我們感受到歡樂、喜悅和愛。儘管有些時候會顯得噩夢多於好夢,但這很可能是假象。只不過可怕的夢境更容易觸動大腦的指令更改系統,把我們驚醒。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攝影:Frank La Penna

當我們睡著並開始第一段REM睡眠時,大腦——這臺宇宙中已知最精巧複雜的儀器,終於可以快意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了。它把自己全面激活,去玩耍,去做夢!有些睡眠理論家猜想,REM睡眠是我們最聰明、最睿智、最有創造力和最自由的時候——

也就是說,

當你睡著之後,

總共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

你的大腦終於放飛自我,

開始想幹啥幹啥。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此時,大腦讓你成為了一個

不折不扣的小神經病。

所以,大腦這麼淘氣,

你還敢睡嗎?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文章最後我們要鄭重提示:一定要敢睡!而且要按時按點好好睡!儘管REM狀態讓人接近精神病發作、儘管睡眠第4期更虛擬出一種腦死亡狀態,但是一定要坦然面對這種“小死”——

畢竟,人無“小死”,必無大活。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點擊文末

超低價格

預訂《華夏地理》2018典藏版

還有大禮相送哦!

没想到,深度睡眠竟然这么“危险”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