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校訓:世界正在狠狠獎勵懂得取捨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華章妹說

經濟學家托馬斯·索厄爾說:所謂的解決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捨。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有完全如願的人生,哪怕你的設想再美好,現實不會允許你做到。

畢竟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能做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都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做出抉擇而從不後悔的人。以下,Enjoy: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在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有一條校訓:

在這個地方,睡眠、學分和社交,你最多隻能做好兩樣。

事實上,能做好兩樣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天才了。

所以,即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也必須明白:為了更好的“得到”,必須學會“放棄”。

人生在世,我們不是王思聰也不是馬雲,我們的資源少得可憐,這麼點時間、這麼點精力、這麼點人脈…

我們不可能什麼都要,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把僅有的籌碼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正如孟子幾千年前所說的那樣:“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人只有學會“戰略性放棄”,才能做成更重要的事情。

01 “戰略性放棄”,是一種高效能思維

類似麻省理工的“不可能三角”,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經濟學有“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對於一個主權政府,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兼得。

足球圈有一條鐵律:冠軍、華麗的球風和培養年輕球員,最多隻能同時做到兩樣 。

甚至是找對象,你也不得不做出取捨,會賺錢的很可能沒時間陪你;顧家的可能事業心不強…

正如職場作者菜刀少爺所說的:

“取捨不是心靈雞湯,取捨是底層規律;學會付出代價,才是成年人的標誌。”

萬事皆有代價,所有命運賜予你的禮物,實際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所謂的“戰略性放棄”,就是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集中資源進行攻克,其他不重要的目標統統可以懸置。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電視劇《亮劍》裡有一段劇情,因為八路軍裝備和日軍相差太遠,在戰場上經常吃虧。

團長李雲龍和政委趙剛就琢磨出一個主意:把有能耐的人都集中在一起。

槍法準的組成神槍手排、扔手榴彈準的組成投彈排、會武術的組成加強排,每個排在各自領域給予最大的物質支持。

這樣一來,每個排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給予敵人最大的打擊。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一個手掌,是張開五指戳向別人更疼,還是五指收回握成一個拳頭打人更疼?

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去做,只能選擇最重要的事情去做。

在資源不足時,把所有資源集中在一個目標上,能更專注地去解決少數卻重要的問題。

“勁往一處使”,這樣才更容易成功。

02 必要時放棄,好過在不適合的地方堅持

楊振寧青年時,曾經夢想成為一個實驗物理學家。

1946年,他進入芝加哥大學,在實驗室工作了20個月,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常常發生爆炸。

以至於後來實驗室流傳著一句話:“哪裡有楊振寧,哪裡就有爆炸。”

楊振寧整整考慮了一個星期,他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做手工活,爸媽總把他做的小雞當成蓮藕。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動手能力確實不強。

最終,楊振寧放棄了自己並不擅長的實驗物理,轉向理論物理學的研究。

1957年10月,他和李政道聯手摘取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將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物理史上。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認清自己的侷限,果斷放棄原有的方向,選擇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何嘗不是人生的大智慧?

當然,楊振寧當時也面臨著種種風險:

研究方向變了,之前的時間、精力白費了;在理論物理學領域毫無積累…

問題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勢必困難重重,一點代價都不想付出,怎麼可能登上巔峰?

如果什麼都想要,那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什麼都得不到。

其實,人生的選擇和園藝的道理是一樣的:

沒有適當地修剪,就不能塑造出自己想要的形狀。

即便一朵花再漂亮,如果影響到了整體的造型,那就該狠心地裁剪。

正如職場作家菜刀少爺所言:

沒有犧牲,沒有殘缺,沒有損傷,沒有放棄,那就註定了,你的努力毫無力量。

03 關於“戰略性放棄”的3點建議

那麼,我們要如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取捨?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我們不是為了放棄而放棄。

所謂“戰略性放棄”,本質上是對自己資源的再次調配。

這其中包含的是我們對自己人生道路的考量,主要有三點:

1. 找準自己所處的階段和現階段的根本目標

每一個人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

初入職場的應屆生,要做的就是儘快適應職場的節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時掌握更多的技能;

而不是想著如何認識大佬,參加各種飯局;

剛成立的創業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有穩定的盈利模式,發得起工資、用戶在增長,其他什麼改變世界的願望必須先放到一邊;

總而言之,要想“戰略性放棄”,你首先要想清楚:

我是誰,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我這個階段最根本的目標是什麼?

只有弄清了這些,你才能有的放矢,知道什麼該放棄,什麼該堅持。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2. 以旁觀者的角度向自己提問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自己的立場,我們往往難以與過去割捨,此時不妨以旁觀者的角度問自己:

如果別人遇到我這種情景,他會怎麼做?

80年代,英特爾的主業是做儲存芯片,原本做得不錯,但很快被日本芯片打得潰不成軍。

連續6個季度,英特爾均高額虧損,外界甚至做好了英特爾破產清盤的準備。

1985年的一個晚上,英特爾總裁格魯夫在辦公室和董事長摩爾討論如何帶領公司走出困境,兩個人想來想去,都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突然,格魯夫問了摩爾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下了臺,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猶豫了一下,回答說:“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

格魯夫目不轉睛地看著摩爾:“那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動手做?”

格魯夫決定讓把英特爾轉為微處理器公司,這讓英特爾重煥生機,到1997年年收入達到208億美元。

當我們願意抽身出來,拋開情感和利益的羈絆去看待問題,我們往往可以更容易透過迷霧看清真相,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3. 設立失血線,及時止損

有一個連續創業者曾說:“對於創業者,最重要的是止損。

他曾三次創業,前兩次都失敗了,但都在止損位果斷抽身離開,最後保證了實力,才換來第三次的成功。

一般人都習慣把前景想象的無限美好,不願意去考慮最悲觀的情況。

其實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一開始就要考慮退出機制,要設定一個止損點,要讓自己的損失可控。

比如公交車遲了20分鐘我就打車;創業虧損到一定地步就關閉公司…

設置止損線,拯救的不僅是我們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拯救了我們的心態。

如果態勢一直在走低,自己卻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離開,輸掉的可能不只是財富,而是人生。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04 知道自己捨棄什麼,才是真正的力量

經濟學家托馬斯·索厄爾曾說:所謂的解決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捨。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有完全如人所願的人生,哪怕你的設想再美好,現實不會允許你做到。

畢竟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能做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做出抉擇,從不後悔的人。

有舍才有得,所有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都是不斷權衡和取捨之後的結果。

懂得“戰略性放棄”的人,這種人註定不是平庸之輩。

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

知道自己想捨棄什麼,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關於作者:唐一,富書主創團作,90後職場老司機,專注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延伸閱讀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更多精彩....

輸入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德魯克 | 拉姆·查蘭 | 團隊 | 時間

隱形冠軍 | 馬利克 | 領導力 | 演講表達

柳井正 | 技能學習 | 個人成長 | 邏輯思維

稻盛和夫 | 書單 | 覆盤 | 陳春花 | 決策力

職場提升 | 市場營銷 | 人力資源 | 定位

300000+人已關注我們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麻省理工校训: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懂得取舍的人

聽說這裡更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