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沒人知道你已經死了

  • 來源:造就
在未來,沒人知道你已經死了

我們的生活似乎每天都更加無形化。我們已經習慣了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的事物,比如照片、音樂和電影。但死亡呢?聽起來可能難以置信,不過人類屍體也許是下一個從我們生活中消失的有形物體。

幾十年後,到墳前祭奠已故親友可能會顯得很怪異,就像現在還在用盒式錄像帶一樣。到那時,我們的整個死亡體驗可能大為不同。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是直言不諱的未來學家,谷歌的工程總監。他認為,不久後計算機將可以與人腦媲美。屆時,人類意識將與機器智能融合,實現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我們將日益變成非生物,生物部分不再那麼重要,”庫茲韋爾在2013年的一場會議上如此預測2045年的情形,“即使生物部分消失,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無需像這樣大開腦洞就能看出,我們對待死亡的方式已經在發生鉅變。美國殯葬承辦人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的火葬人數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土葬人數。

擁擠的市內骨灰寄存處和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式火化方法(加鹼水解法)有望延續這一趨勢。美國殯葬承辦人協會預計,到2030年,不到四分之一的死者將會土葬。至於其他的人嘛……這是個問題。

避開傳統的死亡歸宿

我們處理遺體的方式在變,紀念逝者的方式也隨之改變。

在洋溢著未來氣息的東京Ruriden納骨堂,牆上佈滿了閃閃發光的佛像骨灰龕。親友刷卡後,多彩的LED燈光會照亮相應的佛像。

在未來,沒人知道你已經死了

在其他地方,殯葬公司推出了帶有二維碼的墓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會打開一個視頻或網頁。但梅根·羅森布魯姆(Megan Rosenbloom)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羅森布魯姆是死亡接受運動的領袖和一系列相關活動的發起人,她把這些活動稱為“死亡沙龍”。

“你手機上有二維碼掃描器嗎?”她問道,“一百年後,還有沒有人知道什麼是二維碼?”

在數字化時代,這對死亡來說是個重要問題:軟件會迅速過時,但我們希望對逝者的紀念永遠持續下去。眼下,就連知道誰還活著、誰已經死了都是個難題。你可能有過這種令人不安的遭遇:社交應用提醒你為一位已經過世的友人慶生。

不同形式的第二生命

企業家爭相解決“死者數字信息處理”的問題。

Digital Beyond網站列出了數十家公司,它們可以替死者處理數字信息,比如關閉社交媒體賬戶,維護雲端存儲的永久性訃告,創建交互式在線紀念活動。其中很多公司會在你死後替你發佈文字和視頻,甚至在你過世很久後,按照你生前的安排,向你所愛的人發送信息。

如果說這個想法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這可能是因為你尚未適應快速的文化變遷。

“我覺得這很不錯,”羅森布魯姆說,“我不想永久佔用墓園裡的一塊土地,但我確實希望被人紀念,不管是線下的還是線上的,越多越好。”

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是個老笑話。升級版或許可以說,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已經死了。即使你已經停止呼吸,模仿一個人說話風格的聊天機器人也可以讓你的“數字自我”繼續說話。

俄羅斯初創公司Luka打造了一款聊天機器人,它可以假裝成美國著名歌手Prince跟人說話,還能扮成很多人。Luka聯合創始人尤金尼亞·古達(Eugenia Kuyda)為一個機器人編寫了程序,讓它模仿2015年去世的密友。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計算機科學家侯賽因·拉納瑪(Hossein Rahnama)更進一步,正在研究“增強永生”,也就是挖掘與死者有關的所有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創造出精細的虛擬人物。他的目標是模擬歷史上的名人,以此作為一種教育工具,但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於任何人。

雲端的大腦

IBM的研究人員教Watson人工智能平臺如何像人一樣思考,他們的方法類似於拉納瑪對人工智能採用的大數據方法。六年前,Watson打敗肯·詹寧斯(Ken Jennings),成為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的第一個機器人冠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吸收消化複雜的文化知識。

庫茲韋爾認為,我們將沿著類似的路徑抵達“奇點”,也就是人類和計算機之間不再有明確界線的時刻,他估計是在2029年前後。如果他是對的,那麼如何處理遺體的問題將變得不再重要。

“我們能用納米技術製造軀體,在虛擬現實中創造虛擬身體,”庫茲韋爾說,“我認為,我們將獲得選擇身體的能力,我們肯定可以在虛擬現實中時不時地改變我們的母體。”

在未來,沒人知道你已經死了

很多人嘲笑庫茲韋爾的想法,不僅質疑其技術上的可行性,還有思想上的可取性。羅森布魯姆認為,對永生的幻想會妨礙人們努力在當下實現最好的生活。“它灌輸不死的觀念,當生命不再有盡頭,我們就會失去生活中的很多動力。

不管喜歡與否,某些形式的數字化來生已經到來,更精細複雜的版本也即將出現。就像當今的孩子從未碰過盒式錄像帶一樣,他們可能很快會覺得,跑老遠的路上墳祭奠感覺怪怪的,倒不如激活一段可以隨時隨地開啟的虛擬紀念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