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瓷器鉴赏

釉里红三魚高足碗—大明宣德年制款 (对碗)

精品瓷器鉴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为明宣德年间的陶瓷器。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5厘米。釉里红是一种与青花齐名的釉下彩绘品种,自元创烧后至明,更趋成熟,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永乐、宣德时的釉里红器不仅釉色光泽艳丽,而且形制端巧典雅,尤为鉴赏家和收藏家所珍爱。此杯腹部用釉里红装饰了三尾鱼。在透明釉的映衬下显得简洁朴实,典雅鲜明,极有情趣。杯心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种宣德釉里红瓷器较为少见,当属国宝,价值及其高。

芽白釉牡丹唐草文戏童穿花枕—宋定窑

精品瓷器鉴赏

宋代白釉颜色偏黄,这是因为,宋代定窑改用煤作燃料,用氧化焰烧成,釉中所含微量铁元素生成三氧化二铁所致。唐代定窑使用木材作燃料,用还原焰烧成,釉中所含微量铁元素生成氧化亚铁,故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这是区别唐宋定窑白瓷的重要依据。宋代定窑白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所谓的“泪痕”。这是上釉过程中,釉浆流淌的痕迹,“泪痕”厚处均有明显的偏黄色。无论是正烧,还是覆烧,“泪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此藏品胎色较白,质坚硬细腻,图案精美,制造工艺难度极大,实属稀世珍品。

山水笔筒—大清康熙年制

精品瓷器鉴赏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康熙皇帝当政61年,是历代皇帝中当政最长的一个,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贴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生产。"口外撇,腰部渐收,底心内凹,呈玉璧状,器身绘局渡图,釉色洁白,青花绘画运用渲染的手法,层次分明,为康熙朝典型器物 笔筒在收藏投资市场的最大优势是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与流通,不像木质家具、大型的石雕和木雕这些体积较大物件,收藏起来特别占空间,流通起来也十分麻烦。所以像笔筒这样的小古董,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此藏品为大清康熙年制山水笔筒,发色漂亮,老气横秋,画面布局合理,胎底自然开门,品相完美。

西游記五彩故事瓶—大明嘉靖年制款

精品瓷器鉴赏

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因此也称“大明五彩”。由于工艺技法和使用材料的原因,在清代康熙年间亦称为“硬彩”。五彩瓷的制作,是以烧制好的白釉器为基础,生料、矾红勾线,只有矾红深浅洗色,其他均以透明色平填;描绘图案纹样后入窑烧烤,经750℃至850℃窑火烧烤而成;色彩以红、绿、黄、蓝、紫、孔雀绿等色多见,但每款器物各有不同,根据纹样的内容,有的还加饰金彩。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俱全,明代的作品,有些只用两三种色彩。根据图案需要,色彩搭配得当,同样精美富丽。明代五彩瓷器装饰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显得热烈而鲜明。明代各朝都很爱用红彩器,这就给红彩器的出现和釉上五彩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嘉靖彩瓷比青花瓷要精细,胎体比前朝略厚重,非常坚致,但细密程度略差。此西游故事五彩瓶釉面青白色,很光润。修胎不很规整,立器有接痕,圆器塌底,圈足内收。收藏价值极高

青花葫芦瓶—大明万历年祥瑞窑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

精品瓷器鉴赏

在景德镇明代瓷器中,曾出现了一种书“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其制作极其精良,胎体结实厚重,釉层较厚,相对于同时期的官窑精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一直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被日本人称作“祥瑞”或“祥瑞手”的五良大甫制作的 “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瓷器,装饰有青花、蓝釉等,纹饰表现出强烈的日本式的审美特色。器物的口沿、内壁及近底部常以七宝系、石叠纹、几何纹等纹样装饰,器型有罐、盘、碗等等,每一件成品都漂亮精致,这类作品是五良大甫在中国学习陶瓷技术学成之后归国前做的一批瓷器留作纪念的。纹饰带有典型的日本的民间风格。

该瓷器胎质细白,器型规整,釉层亮丽;青花发色优美,图案内容变化繁多;纹饰表现出了强烈的日本式审美特色,自古以来就倍受称道。因为当时烧制青花瓷器的青料非常昂贵,当时伊万里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大多供日本天皇和皇室贵族使用,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无法享用的

清代嘉庆珐琅彩山水梅瓶—大清嘉庆御制款

精品瓷器鉴赏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原是中国山水画的术语,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以淡赭、花青、藤黄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浅绛彩色薄,作画时工艺简便,故便于画家独立完成创作。因浅绛彩色呈灰浅,有水墨韵味,其绘画效果与纸绢之浅绛彩近似,故而受到文人喜爱。国画中的“绛”即赭红色,又染以浅色,故名“浅绛”。

红釉开窗花卉纹细颈瓶—康熙年制

精品瓷器鉴赏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

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该藏品工艺超高,制作精美,收藏价值极高。

青花青铜器豆式花卉纹盖罐—宣德年制

精品瓷器鉴赏

宣德青花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已达到了最高峰,成为中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此罐形制朴实饱满,主题纹饰为莲花组成的缠枝莲,画面清新明快,为宣德青花瓷器精品。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该藏品釉面青白色亮青釉,光亮莹润,胎质细腻洁白,罐体壁薄,精细工整,胎料淘洗特别精细,胎质纯净。青花浓重处闪现黑色结晶斑,渗入胎骨。底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竖款,收藏价值很高,精美,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