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由著疾病的性子亂來,你要學會查找原因,然後進行健康轉化!

不能由著疾病的性子亂來,你要學會查找原因,然後進行健康轉化!

病性轉化

(一)病性的概念

病性,即病變的性質,它決定著病證的性質。一切疾病及其各階段的證候,其主要性質,不外寒、熱、虛、實四種。這四種病證的性質,是由其相應的病機性質所決定的,即寒的病機反映出寒的病證,虛的病機反映出虛的病證等。虛實寒熱的病機是由邪正盛衰和陰陽失調所導致的。

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病變始終保持發病時原有的性質,只是發生程度的改變;二是改變了發病時原有的性質,轉化為相反的性質。病性的轉化,就是指第二種情況,其內容包括虛實轉化與寒熱轉化。

(二)病性轉化的形式

1.寒熱轉化:寒與熱,是對病變性質的概括,在病理性質上各具不同的特徵。一般來說,寒多屬於病理性衰退,熱多屬於病理性亢奮。故曰:“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素問?刺志論》)。

寒與熱,是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病理變化,是陰陽失調的體現。“寒熱者,陰陽之化也”(《景嶽全書?傳忠錄?寒熱篇》)。“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素問?調經論》)。由於陰陽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陰陽的偏盛偏衰是可以互相影響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熱可以由於陽盛,也可以由於陰虛;寒可以由於陰盛,也可以由於陽虛。一實一虛,一寒一熱,最當分辨。

病變寒熱屬性的一般規律是,感受陰邪,或陽虛陰盛,病勢沉靜所表現的證候,多屬於寒;感受陽邪,或陰虛陽亢,病勢亢奮所表現的病變,多屬於熱。寒熱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一般而言,由熱轉寒者,多由於正氣損傷,病多難愈,由寒轉熱者,多是正氣來複,病較易治。故曰:“人之病,或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其故何如?……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靈樞?論痛》)。在疾病過程中,陰陽的消長盛衰是不斷變化的,隨著陰陽的盛衰,疾病或病證的病理變化也可以改變原來的性質,轉化成與原來性質相反的屬性,或由寒化熱,或由熱轉寒。

由寒化熱:由寒化熱是指疾病或病證病變的性質本來屬寒,繼而又成為熱性的病理變化。如太陽表寒證,疾病初起惡寒重、發熱輕、脈浮緊,以後繼則出現陽明裡熱證,而見壯熱、不惡寒反惡熱、心煩口渴、脈數。又如哮喘病開始不發熱、咳嗽、痰稀而白,繼則轉化為咳嗽、胸痛、痰黃而粘稠,即表示病性已由寒而化熱。

由熱轉寒:由熱轉寒是指疾病或病症病變的性質本來屬熱,繼而轉變成為寒性的病理變化。如便血病人,初起則便血鮮紅、肛門灼熱、口乾舌燥、大便秘結或不爽。若日久不愈,血去正傷,陽氣虛衰,繼則轉見血色紫暗或黑,脘腹隱痛,痛時喜按喜暖,並見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則表明當此之時其病性已由熱而轉寒。

2.虛實轉化:虛與實,是由邪正盛衰所導致的兩種性質相反的病機。在疾病發展過程中,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經常在發生著變化。當邪正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達到主要與次要矛盾方面互易其位的程度時,虛與實的病機也就隨之發生轉化,出現由實轉虛或因虛致實的情況。

由實轉虛:由實轉虛是指本為實性病理變化,由於病情發展至後期,或失治、誤治等因素,使病程遷延,雖邪氣已去,但正氣耗傷,因而逐漸轉化為虛性病理變化:如外感病初、中期的病機屬實,主要表現出邪氣亢盛的一些症狀和體徵,若至病的後期,或因治療不當,遷延日久,而出現氣血陰陽虧虛的症狀和體徵,說明病機已由實轉虛。

因虛致實:因虛致實是指本為虛性病理變化,由於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陰陽虧虛,而產生氣滯、痰飲、內溼、瘀血、食積等病理變化或病理性產物,或因正虛抗邪無力而復感外邪,邪盛則實,形成虛實並存的病理變化。實際上,因虛致實是虛性病機仍然存在,因其虛而復增邪實的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

疾病傳變雖有——定規律,但由於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很多,所以疾病的傳變也是錯綜複雜的。疾病的傳變主要與體質因素,病邪的性質、地域、氣候、生活狀況、治療當否等有密切關係。

(一)體質因素

體質對疾病的傳變作用,其一是影響正氣之強弱,從而影響疾病的發生與傳變的速度,素體盛者,一般不易感受病邪,一旦感邪則發病急速,但傳變較少,病程亦較短暫;素體虛者,則易於感邪,且易深入,病勢較緩,病程纏綿而多傳變,其二是影響病邪的“從化”,素體陽盛者,則邪多從火化,疾病多向實熱或虛熱演變;素體陰盛者,則邪多從寒化,疾病多向寒實或虛寒演變,體質不同,對病邪的反應不一,可表現為不同的疾病過程,所謂邪氣因人而化,疾病因人而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髒,故邪入於陰經,則其髒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府”(《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由於機體正氣有個體差異,臟腑組織,虛者受邪,實者不受邪,因而可以改變疾病的傳變過程。

(二)病邪性質

病邪的種類和受邪的輕重也影響疾病的傳變。如傷寒和溫病同為外感熱病,因病邪性質有寒溫之別,故其傳變規律也不盡相同:傷寒按六經傳變而溫病則按衛氣營血和三焦傳變,即使同一病邪,因機體感邪輕重不一,其傳變也不一致。

(三)地域氣候

地理環境和時令氣候對疾病的傳變也有一定影響,一般來說,居處勢高而乾燥,或久晴少雨季節,病變多呈熱重於溼,且易化熱、化燥,傷陰耗津。居處卑溼,或陰雨連綿季節,則病變多呈溼盛熱微,溼重於熱,且易於傷氣傷陽。而且,某些陽微溼盛患者還可轉化為寒溼病變。

(四)生活狀況

生活狀況主要包括情志、飲食、勞逸、房事等。其對疾病的傳變亦有一定的影響,生活狀況主要是通過對正氣發生作用而影響疾病的進程。情志內傷,可通過干擾氣機而對疾病傳變發生作用;過勞則耗傷人體氣血,而致正虛不足;過逸則氣機不利、氣化衰弱而致正氣虛損;過飢則正氣匱乏,氣血不足,剛正不勝邪而病情轉重;過飽則內傷脾胃,積滯內停,而致病邪兼挾宿食積滯為患;過食辛辣炙博則可助長熱邪;過食寒涼.則損傷陽氣。導致陰寒.內生,影響傳變而加重病情;房室過度則可致精氣虧損,下元虛衰,易致正虛邪實,引邪深入,並易釀成水虧火浮。虛陽上亢,以及水不涵木,虛風內動等病變。

此外,治療護理當否和意外因素等亦直接影響疾病的傳變。正確的治療,可及時阻斷、中止疾病的發展和傳變,或使疾病轉危為安,以至痊癒。反之,若用藥不當,或失治、誤治,損傷了人體正氣,則可致變證迭起,壞證叢生,甚至預後不良。如風寒表證當用汗法,若誤下則傷腸胃,病邪即會迅速人裡而現協熱下利等;風溫邪在肺衛,誤用辛溫發汗,則熱邪極迫,竄入血絡或內陷心包,發生斑疹、神昏。若護理不當,患者飲食失宜,情緒波動過大,勞倦房事等。都可造成新的氣血失調,影響病變發展,突然而來的意外因素,能使正氣暴虛,其病可不按規律傳變,或改變疾病的傳變次序,乃至難以預測其傳變之序:故曰:“急虛身中卒至,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素問?玉機真髒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