謳歌,一定要活下去!

謳歌,一定要活下去!

謳歌這個品牌,可謂是豪華品牌中的一朵奇葩。從2018年全年銷量來看,雷克薩斯價格堅挺,並且銷量達到160468輛,利潤率奇高,當之無愧的日系三強豪華品牌頭把交椅;英菲尼迪雖然銷量有所下滑,不過銷量也達到了44407輛。而謳歌全年銷量僅有10044輛。相比其他日系豪華品牌,謳歌可謂是慘淡至極,國內並不缺少本田粉,為什麼國內消費者不買謳歌呢?

其實,謳歌早在十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並不比雷克薩斯晚到哪裡,要比英菲尼迪還早。但在日系豪車三劍客中操作顯得過於拘謹,市場表現和認知度上相比較還不夠活躍。不過在內行人看來,謳歌產品並不比弱,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很強,尤其是對了解汽車的人,鍾愛謳歌的真不少。據我觀察,謳歌的車主多屬於“懂車一族”,年輕而又不俗套,有獨特個性,不願意開街車,最重要的就是——多金。相對而言,謳歌的影響力都是在本田圈子內,這就使得品牌效應很難擴散,也是謳歌不火很大的原因。顯然,這是眾所周知問題,酒香也怕巷子深。

為什麼BBA能夠在國內市場一騎絕塵?正是因為它們進入中國比較早,豪華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並且最初各自就有著鮮明的定位,”坐奔馳、開寶馬“,提及奔馳就能想到其奢華的內飾和時尚的造型,看到寶馬就是滿滿的運動基因,至於四個圈兒,“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這句廣告語就彰顯了品牌定位,雖說現在豪華品牌都在各自入侵對方個性定義,比如寶馬越來越豪華舒適,奔馳越來越運動,奧迪不單單隻有科技了,但都是在不脫離原有定義的前提下加成其他元素。但說起謳歌,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這個豪華品牌的存在,還有很多謳歌車主被戲稱買了一輛”長安王“,因為謳歌的車標和長安的車標很相似。

品牌已然處於弱勢,那應該售價親民以增加保有量吧?並沒有,目前謳歌國產後最便宜的車型是CDX,售價22.98-36.78萬,但是車型依舊配備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掛、駐車制動採用腳剎,這方面又牽扯到第一個問題上,價格很高,但是不顯檔次,甚至有一些老氣。你是豪華品牌沒錯,但如此孤傲,如此不親民的售價如何能打開市場?即便是2016年迎來了國產,處於豪華品牌底端的謳歌在售價上仍然沒有放低姿態。不知廣汽謳歌是想玩一個先上市後降價的套路,主銷的中級車TLX-L售價高達32萬以上,且使用的還是2.4L自吸發動機,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一票二線豪華品牌,甚至超過了寶馬3系、奧迪A4L的終端售價,與奔馳C級的終端售價基本持平,但謳歌這個品牌在國內勉強也就擠進了三線豪華品牌的陣列中,說實話以現在的品牌力根本撐不起如此高昂的售價,讓很多本田粉也只能退避三舍。本田粉你都打動不了,對於普通消費者,你還賣個毛線呀。在普通消費者眼裡,外觀勉強算過得去,內飾一塌糊塗,那個做工用料,起碼在這個級別,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尤其是屏幕跟車機系統,實在是不好用,老美買賬是因為美國人普遍就不在乎這些。國情不同,在中國,裡子面子相比,面子更重要,長城的WEY賣的好不是很說明問題?謳歌這樣的產品怎麼可能打動消費者呢?如果壓根沒有了解謳歌產品的機會,就算你技術過硬,質量靠譜,意義大嗎?

謳歌,一定要活下去!

TLX-L

謳歌,一定要活下去!

RDX

謳歌,一定要活下去!

CDX

配置定位也是“新奇”,比如去年上市準備走量的RDX,憑藉著10AT變速箱、SH-AWD四驅系統和ELS高保真音響等性能優勢刷了一波存在感,意思是說,豪華車就該給你們豪華的享受,但這些真的是消費者想要的嗎?同級唯一的10AT,換擋確實平順、經濟,可是寶馬8AT、奔馳9AT又能差多少呢;SH-AWD很牛,可以保證在任何路面上都是四驅狀態,提供優越的操控穩定性,具備更高的過彎極限,但當你大部分上下班的時間都耗在堵車上,SH-AWD又能發揮多大作用呢?還有ELS號稱能做到將“監聽錄音室”搬進車內,其實對於大部分能聽歌就行的消費者來說,Bose就足矣了。

再說一下宣傳,謳歌之所以在北美表現好,謳歌應該感謝北美市場提供的開放公平的機遇。在英雄不問出處的美國社會,市場只認產品,不認廣告,重口碑,輕宣傳。這與本田以技術立身的理念和務實風格倒是相一致。但在國內,不宣傳,就是自斷財路。我們想一下自己有印象的謳歌廣告······就壓根想不起來是不是?就算你不大面積的投廣告,投些電視劇的廣告也好呀,《都挺好》裡面大面積的奔馳廣告效應就不錯。我跟一個朋友走在街上,她平時對車也沒什麼瞭解認知,但她就能在街上認出路上的車是劇中哪款,我覺得這還是很說明問題。相信CLS得到了足夠的曝光量,奔馳的這個廣告沒有白投。

對於比較瞭解車的人,知道謳歌品牌的產品力並不弱,但目前市場消費者畢竟絕大多數對車並沒有多少認知,市場認知度不夠的情況下,首先考慮的是要先活下來呀。我是真的不希望謳歌退出中國市場,希望謳歌能再貼近消費者,學學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姿態放低一些,先把量跑上去,量跑起來,後續的零部件價格也會跟著下來,車主用車成本也能得到控制,車主再有一個口碑宣傳,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路才能走的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