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沿山鎮舉辦首屆民俗文化節

海峽品牌雜誌社記者 陳兆富

邵武市沿山鎮舉辦首屆民俗文化節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一年一度的春社是廣大農民朋友祈求豐收的美好節日,也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春社當天,人們擺上豐盛的祭品,向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以示一年春耕的開始。3月10日,邵武市沿山鎮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由邵武市委宣傳部、邵武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邵武市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邵武市鄉村振興辦公室、邵武市沿山鎮黨委、邵武市沿山鎮人民政府主辦的沿山鎮首屆春社民俗文化節隆重舉行。

南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邵武市委書記何光松,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鄒榮貴,邵武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熊貽榮,邵武市政協主席蔡忠明,邵武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敏飛,邵武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嚴軍,邵武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龔建春,以及沿山鎮黨委書記遊立壽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沿山鎮黨委書記遊立壽致開幕辭,邵武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龔建春致辭。

首屆春社民俗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亮點紛呈。有大型歌舞表演、春耕開犁啟動儀式、鄉村振興懇談會、沿山民俗風光攝影採風;還有自行車騎遊大會、沿山風味小吃暨農特產品聯展、包餈製作體驗,以及包餈王技能大賽和千人包餈宴等活動。不論您是來自外鄉的觀光客還是生長在沿山的本地人,都能在這裡感受到咱們沿山獨特的魅力和如火的熱情。

春社民俗文化節在文藝演出中拉開序幕。一個個精彩絕倫的節目,為來賓和觀眾獻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其中,由邵武市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帶來的三角戲《看相》以及儺舞表演《祈福》,以其風趣詼諧及濃厚的邵武地方特色,深深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據瞭解,三角戲是邵武地方戲,曾被譽為是戲曲種類中的“全國一枝花”。2015年被列為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三角戲文化藝術之鄉”。儺舞,又被稱為面具舞蹈,始於宋代,迄今已傳承了上千年,是邵武先民祈福迎祥的傳統舞蹈,在古樸的舞姿中,讓人們感悟到一種威武磅礴的神秘與威嚴,還有對豐收和幸福的祈盼。2007年邵武儺舞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沿山鎮有著上千年春社期間吃“包餈”(又名哪吒餈、社餈)的傳統風俗。相傳很早以前,沿山鎮三元村三元窠小組有位“太子”,他剛出生不久就會上躥下跳,而且一跳就很遠,長得很像哪吒,於是人們都叫他“哪吒太子”。有一年的二月份,“哪吒太子”被人謀害,當時天上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緊接著就傾盆大雨,洪水沖垮了整個村莊,當地人們沉浸在失去“哪吒太子”的痛苦中。後來,人們就在這個村莊蓋起了一座“太子廟”,並塑像供後人祭祀。在每年二月春社日這天,當地人們都會做餈粑到“太子廟”祭祀太子,為了紀念“哪吒太子”,人們又把供奉“哪吒太子”的餈粑叫作“哪吒餈”,又名“包餈”、“社餈”。開幕式當天就專門安排了一項重頭戲——包餈王技能大賽!來自沿山鎮的13個村和1個居委會的14支隊伍參加包餈王技能大賽。由邵武市烹飪協會的美食大家擔任評委,評委們從味感、質感、觀感以及營養衛生和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對各村參賽作品進行專業評判,評出了2019年度包餈王1名、金獎1名、銀獎1名和銅獎若干名。

據介紹,沿山鎮地處邵武市西北部郊區,距市區18公里,古名為嚴山,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人才輩出。名勝古蹟有廣福寺、獅子崖。沿山鎮首屆春社民俗文化節的舉辦,是沿山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書香邵武”建設、唱響“食韻沿山”品牌的關鍵舉措。這場全民參與、歡樂共享的盛會,將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沿山“和創文化”精神,推動沿山和諧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