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2018年,或许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思考过去几年的财富积累路径,是处于社会平均值,还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朝九晚五上班赚死工资发现资产不经意间倒退了,还是你敏感洞悉社会本质实现资产快速增值?

年薪十万的职员出卖劳动,他的收入来自自己的劳务贡献;

年薪百万的管理者手下有十几号人,他的收入来自于管理这些人的剩余价值;

而年赚千万的投资者,他的回报来自于整个国家社会城市发展进程带来的红利,来自于14亿人口的货币持续贬值红利。

每一种职业路径,都有自己的收入区间。想要达到更高的路径,获得更高的收入,就要花大量精力换到新的陌生路径。看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让我们共同进步,往更高的阶段晋升。

每一次社会转型变革期,才会出现对于普通人的好机会。不同的是,高手能洞穿看到本质,能提前做,能从容做;而普通人只能看到表象,随着媒体人云亦云左右摇摆不定,滞后做,犹豫不决做。

趋势是走出来的,就跟股票的K线一样,是靠资金堆出来的。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就是,通过大量的全面知识结构积累,大量的经验实操,大量的思索修正,提高做事确定性和成功率,且因为洞悉本质,做事过程中心里踏实从容,敢all in,不会因一时涨跌而悲喜浪费情绪。高手们只看中期3-5年的整个波段大肉收益。

拿股票举个例子,看透研究透本质,知道下降空间有限,很安全,你就不会被主力骗线,敢在下跌期抄底买入,在安全区间不停的补资金从容买入且能踏实睡得着觉,大家可以拿软件看日K走势来对比我买点。(这是我用网友们提问付费和小密圈付费20多万单独设的一个小账户给孩子的成长基金,感谢各位衣食父母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举上例,不是要讲股票,是要讲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是洞悉本质,是看透看穿,是段位的区别。

欧成效为什么复旦研究生毕业,奥派经济学家,上海人,自2003年起的这十几年敢不停加贷款杠杆买房,就是因为知识阅历洞悉本质,比市面上所有的经济学家段位都要高出N条街。

成功和趋势都是走出来的,刚开始你并无法区分,当经历岁月趋势形成,你才会知道这个人是真水平,但除了称赞,过去已过去,对我们普通人最有帮助的是找到未来正确的人。

真正的高手,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不会天天看媒体各种标题党新闻,而是只盯着影响本质的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而菜鸟,都是跟着各种网红大V,今天因为一条新闻信心满满,后天又因为另一条新闻悲观失望。

之前为什么一直讲2017年11月提前出来看房,12月1月是最合适的买房时机,2018年初也不算晚。有人还在幻想房价贯穿2018年跌到底。你受得了,国家受不了。大概率,2018年两会后,即5月份以后限购政策会逐渐松绑。

来讲讲本质: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但从经济角度看,要把香港、澳门和台湾剔除掉,中央财政的管辖范围是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和宁波)。

在这里,把每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赚取财政收入,同时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如果A省开支超过收入则需要中央财政来调节,让富有的B省来补亏空,这就是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看几张图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25省小结:整整5万亿缺口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计的财政缺口数从31927亿,上升到48134亿,增幅51%。刚过去的2017年已超过5万亿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够创造出财政盈余的6省一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计划单列市),它们到底能挣多少钱。它们有没有能力,补上这5万亿的财政缺口?

六省一市:努力赚钱养国家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2016年,福建的财政盈余644亿,深圳2851亿,江苏5178亿,浙江5441亿,北京6390亿,上海7748亿,广东9301亿,合计起来,六省一市总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30373亿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贡献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了,从2014年到2017年,六省一市合计的财政盈余幅度始终维持在3万亿左右。

这样的数据,与财政缺口数据相对比,还真是一件令人感觉悲伤的事。2014年,25省的财政缺口3.2万亿,与六省一市3.1万亿的财政盈余数据大致能对应上。然而到2017年,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依然保持在3万亿出头,而25省的财政缺口却已经突破5万亿了。一来二去,这中间的差值,已经高达2万亿。

解决债务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1、通胀。我来举例,你以前欠100块,市场上有1000块,现在你再增发1000块,你欠的100块就相当于少了一半。有人说美国已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中国还敢继续沿用以前印钞手段吗?我来讲,中国已经巨大到可以免疫国际干扰,且中国未来要大力发展内需,所以会继续通胀,当然是结构性的,要通胀投入在新兴产业,2018年百分百继续高M2。

2、继续保持房地产。对于二三线城市,几乎无产业,房地产税占地方税收高达50%。我们直接把一个省或一个城市看成是一个公司,省长和市长就是董事长总经理,维持公司运转就需要继续发展房地产税收来续命。

中国经济转型期是需要过程的,经济越不好,大多数人觉得房地产也会不好,而我则看到了机会。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解读。不是任志强牛X,是他看到了本质。

从上面那几张图表,你几乎可以判断出来,接下来松绑限购城市的先后顺序,经济越不好,债务越多的,越先松绑。

当然,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未来死无葬身之地,这一轮过后,二手房根本没人接手,永世做接盘侠。很多人舍不得付费请专业人士指导或代购,自己贪便宜被忽悠瞎买,以为人生从此走上巅峰,2年以后,你会满盘皆输,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短暂,走错一步,一辈子很难再翻身。

马上年底结束,回看一下,今年买房的,一半翻倍了,一半在站岗!

上个月在公众号发了个投票统计,结果如下(可点击看大图):

「北京地产老兵」财富逻辑已改变,未来主动配置被动型收入!

数据显示,在去年今年这轮涨价行情中,绝大多数人参与了,买房比例达85%,仅有15%的小拨人群犹豫观望没有出手。

但是,买对时机和目前实现翻倍的占40%多,另不到60%人群高位站岗亏损中。同情,菜鸟太多了。

同时也说明。买房是一个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技术活,需要大量的实操经验、精准趋势判断、选区域、选房、谈判等综合能力。

在地产开发商,一个营销小助理要高强度工作3年左右,才可能晋升策划经理。从经理工作5年,才可能成为一个项目操盘手。在做操盘手操作过5个项目以上,才有可能敢说自己摸到市场脉搏。

买房投资,对于普通人,简单聪明的做法是请专业人士操作。专业人士的判断有几条基本标准:

1、年纪起码30多以上?不能是25、6刚毕业学了点地产文章皮毛的小编?

2、起码能出示3套房本,证明自己的成功买房经验?而不是只有一套房或一套房都没买过的网红小编来指导大家?

3、起码要看着过的不错的?过的不成功怎么来指导别人?

4、敢线下实操见面的?而不是躲电脑后见光死的键盘侠天天对着百度地图和链家APP意淫?

有上述这么几条,大抵差不多能分辨真高手和伪网红大V了。

最近文章少,根本没时间写,每天都在外看房选房,今晚回家早抽空写点。最近接了几单网友北京和天津代购二手房的活儿,一直在选房实操,看好的区域已抗跌且可售房源越来越少,只有在市场中操作才能感受到。同时深圳落户买房也在持续进行,现在给30多个网友办了落户,等待下来深圳户口配置深圳房产。

靠工资收入会越来越衰退,洞悉本质,未来社会让我们一起配置被动型收入,这是一场新的洗牌,投资路上都是小学生,严谨慎行携手同行!

欢迎转发本文,拉你进房产实操群。

北京地产老兵:

资深地产人,在北京及环京操盘项目营销60多个,召集房产爱好者正确的实操投资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