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是否是一场噱头大于实际意义的研究闹剧

重新编辑人类DNA,这实实在在是一项人类的科技新突破。数年前,人们在一次细菌如何对抗病毒感染的实验中发现了CRISPR-Cas9 或CRISPR,这是一种可以让研究人员控制哪些基因在植物,动物甚至人类中表达的工具,至少在理论上可以使用CRISPR来破解人类物种——修改基因组以产生对慢性或传染性疾病的抵抗或完全消除。它能够删除不良特征,并可能增加所需特征(例如添加更高智商、更高身高的基因); 并且用这种工具会比以往任何方式都更快,更精确地完成所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工作。


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强调不断优化算法,深度学习,快速迭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那么基因编辑的出现就是可以从源头上改掉优劣基因。如若一个人一出生就带着满身优势基因, 这对于人们来说就如同科幻小说变成现实一般值得兴奋。

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因此,何建奎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CRISPR编辑人类胚胎导致活产的科学家。但事实上,在他之前,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编辑无法生存的人类胚胎的人。

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与他的团队进行了第一次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利用86个无法发育成婴儿的问题胚胎,对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进行编辑。其中,28个胚胎的突变基因被成功修复。但是由于伦理安全问题,被“Science”和“Nature”两大经典科学杂志拒稿,美国哈佛医学院的Dr. George Daley也表示:“此项研究应该是一个严重警告,任何实验者都不应该认为这项技术已经准备好可以进行消除基因的测试”。

为什么说这是违背伦理和安全的实验?

首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晓燕表示:“不做这个基因编辑,也有办法预防HIV感染的。预防HIV感染的方式有行为干预(自律+保护性性行为)、疫苗、以及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

其次,基因编辑的研究基础目前并不完善,很有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副作用。科学家最近了解到,基因编辑的方法可能会无意中消除和重排大片DNA,其方式可能危害人类健康。而最近的研究表明,CRISPR编辑的细胞可能会无意中引发癌症。

另外,任何临床试验都要有充分的临床前数据,然后向国家药监局申报,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才能在人身上做临床试验。否则一切出现的严重后果,实验人员都将负相关法律责任。而在本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实验中,实验人员甚至未能准确告知婴儿父母确切实验内容和未知风险,实属违反伦理。这种研究展示的不是技术和创新,而是所有研究者的警戒线!

在CRISPR问世后,出于安全和伦理问题,CRISPR的发明团队也在全球范围内暂停了这个技术在人体胚胎中的临床应用,并表示希望大家给予一定的时间去探究这项应用的各种可能性。其实,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暂停研究的先例。在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曾经共同倡导暂停分子克隆的使用,直到后来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检测通过,才得以恢复继续研究使用。

贺建奎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决定辩护:“我感到有责任,不仅要做出第一个,而且还要成为榜样,无论其他人是否跟随,”他补充道:“社会将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