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王牌造車“硬核” 恆大5億收購泰特機電

自去年9月入股廣匯、閃電收購NEVS,到今年1月份攜手卡耐新能源、科尼賽克,如今恆大再到此次在電機領域的佈局,許家印的造車歷程可謂是落子精準、步步為營。

3月15日,恆大健康(HK.0708)公告稱,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至此,從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切入,圍繞著動力電池以及電機、電控的佈局,恆大已經完成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在一眾競爭者中佔據了主動地位。

一手王牌造車“硬核”  恆大5億收購泰特機電

恆大健康相關公告

屬於新能源汽車時代正在來臨,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大增59.9%和61.7%。與此同時,近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電價降低10%”、“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培育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集群”等政策更是為電動汽車消費添上一把火。

雖有政策、市場力挺,新能源汽車仍有不少問題待解。其中,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電機,其技術的創新一直備受關注。據瞭解,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裡,主要有三種電機類型:中央驅動電機是絕對主流,輪邊驅動電機被認為是過渡性驅動方案,而輪轂電機則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終極驅動解決方案。

而此次恆大控股的荷蘭e-Traction公司,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所謂輪轂電機技術,就是將汽車的“動力、傳動、制動”系統整合成為一套電機,植入汽車輪轂裡驅動車輪,從而省去減速箱、傳動軸、差速器等80%的傳動部件,極大提升傳動效率,減少用電量和電池容量,整車重量也將大大減輕。

除此之外,“輪轂驅動最大的好處是節能,隨著電機和控制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加上省掉變速器等中間零部件,成本會進一步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孫逢春如此總結輪轂電機的技術優勢。

以e-Traction現有產品為例,相同里程下,其輪轂電機驅動技術比當前主流新能源汽車應用的中央電機驅動技術節省40%用電。再加上,因輪轂電機技術優化的汽車的整體結構,節省的整車空間、設計成本、製造成本、維護成本,採用該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其在全生命週期的成本將節約30%。

一手王牌造車“硬核”  恆大5億收購泰特機電

業界對於恆大在新能源汽車的大手筆投資已屢見不鮮。2018年9月,恆大以近145億元入股廣彙集團,成功拿下廣匯全國星羅密佈的經銷渠道,打通汽車流通、服務環節。

銷售渠道蓄勢待發,生產環節也配置齊全。今年1月,恆大以9.3億美元成功收購擁有“薩博”基因的瑞典車企NEVS的51%股權,並與世界頂級超跑品牌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成功掌握了世界頂級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和製造技術。

一手王牌造車“硬核”  恆大5億收購泰特機電

掌握日本頂級動力電池技術的卡耐新能源

隨後,恆大再度大手筆入主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藉此拿下日本的最先進動力電池技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要促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但目前國內都沒有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品,難以與像特斯拉這樣的國外企業抗衡。因此,在造車每一個關鍵環節都擁有國際先進技術硬實力的恆大,自然成為業界關注並期待的新興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