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10 個童年故事讓我願意學習發抖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時空·童話·旅人

——《我願意學習發抖》新書分享會

嘉賓:郭爽 孔亞雷

時間:2019 年 3 月 9 號(週六)19:00-21:00

地點: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3F文藝現場

(杭州市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 B201)

主辦方:世紀文景、樂府文化、單向空間

參與方式:活動免費,預先報名

(報名後即可於活動時間提前到場)

掃描二維碼,預先報名

活動介紹

1984 年出生的郭爽從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前往廣州工作,她說自己待過的都是小地方,喜歡凝視小地方的小人物,原因就在於小人物身上更有生命的張力,她期待從中發現生活的真相。郭爽的這種追尋,一直貫穿在她的小說和非虛構寫作中。

在格林童話的發源地,郭爽拿著無數資料、走遍許多景點,想看看那片被小時候的自己想象了成百上千次的土地上是不是長著真的童話,結果註定是失敗。

可當她決定隨波逐流,變成一對普通的耳朵、一雙天真的眼睛,變回那個獨自一人卻並不畏懼任何事的小女孩之後,故事真正開啟了。她還認識了那些雖然長大了,但還相信奇蹟,還攜帶著孩子的眼睛的人。郭爽進入他們的生活,帶走他們的故事。

失去鎧甲的人,如何赤身走在曠野裡。失去信心的人,如何再度相信。3 月 9 日(週六)晚,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得主郭爽將攜新書《我願意學習發抖》,與作家、譯者孔亞雷一同展開分享,看從“發抖”裡走出來的那些活生生的人,如何面對傷痛、幻滅、成長、離別。你也會遇見他們,認識他們,像久違的老朋友般感到親切。

嘉賓介紹

/ 郭爽 /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1984 年生,出生貴州,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現居廣州。曾任職《南方都市報》七年。出版小說集《正午時踏進光焰》、非虛構作品《我願意學習發抖》。橫跨虛構與非虛構,是一種潮流,也是一道難題,兩種文體容易從不同的方向引誘和拉扯作者。郭爽難得地從二者之中汲取出健康的營養,交出一個端正而複雜的世界。這個世界分崩離析,提醒我們重新去審視性別關係、代際距離、個人與逝去時代之間的真實張力。她以其帶“光”的筆致,以一種看似客觀實則帶有濃烈抒情性的敘述風格,成功地把當代生活納入了寫作,讓我們看到一些無可依傍但自帶光芒的生命存在。

/ 孔亞雷 /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1975 年生,寫作,翻譯,著有長篇小說《不失者》,短篇小說集《火山旅館》,譯有保羅·奧斯特長篇小說《幻影書》,萊昂納德·科恩詩文集《渴望之書》等。2013 年獲西湖中國新銳小說獎,2014 年獲魯迅文學獎翻譯獎提名獎。他的最新譯作,詹姆斯·索特的長篇小說《光年》,獲得了 2018 年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文學翻譯獎”。他住在莫干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

相關圖書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我願意學習發抖》

郭爽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一位八〇後寫作者由外及內探索心靈和童年的旅程,從童年記憶中的《格林童話》起程,最終深入普通德國人的家庭和童年故事。

十個故事,有小鎮女性在婚姻、生育、勞作日常之外,殘餘的理想的掙扎;有見證彼此三十年成長與痛苦的兩個童年夥伴的故事;有 500 年家族女繼承人的悲欣;有心懷藝術夢的小鎮父子故事;有退休的女幼兒園老師的遠東之旅;有開烤肉鋪的土耳其人的異鄉生活;有一個男孩性別身份的艱難自我探尋;有兩代學者在幻想文學中聽到的魔笛之音;有畫家從內蒙古到柏林的故事;有“二戰”中被迫遠離故土的娜佳對戰爭與童年的記憶……

一本罕見地深入描摹外國人精神和心靈生活之作,不再只是描寫人在異域的觀感、獵奇,卻是如對自己的鄰居一般,進入其真實的人生經歷,書寫地球那一端的德國黑森林居民相通又相異的生命經驗。在他人的故事中反觀自己的生命體驗,發現生活的真意,克服人生的難題。

这 10 个童年故事让我愿意学习发抖

▼▼報名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