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裁掉4.4萬人,失業潮來了,怎麼辦?

沒有價值或低價值的人,註定是要失業的。

而真正厲害的人,隨時可以面對失業。

可是,知易行難呀。

一夜裁掉4.4萬人,失業潮來了,怎麼辦?

01 招聘冷與裁員潮

週末和一個在互聯網公司的HR朋友聊天,她說今年很多公司的校園招聘計劃都收縮了,業務外包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從IT行業到金融業到文化行業等等,多多少少都在冷的氛圍裡。

我當時就想起,就在上個月,美國最大的通訊運營商、市值高達2200億美金的Verizon,遣散了4.4萬名老員工。

Verizon在美國的地位,差不多類似中國移動在我國的地位。

那這個通訊巨頭是怎麼做的呢?

做法很粗暴,新的執行官走馬上任之後,直接裁掉了1/3的老員工,一共4.4萬人。

其中有一部分人,被“賣”給了Verizon的外包公司,可是那個外包公司是一家印度公司,老早就有坊間傳聞說,他們最後會用印度員工替換掉其他員工。

所以,被轉給印度公司的人,可能還不如直接被辭掉的人,因為公司已經給你提供了工作機會了,你不去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呀;

但你如果去了,待遇大幅下降不說,還免費給人家印度人培訓學徒了,最後自己的工作能不能保住都未可知。

有一名老員工說,“我在Verizon工作了20年,公司還沒更名的時候我就在了。可是裁員之後,我就像個無名小卒一樣被丟棄了。”

你問Verizon公司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公司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利潤。

Verizon將價值7億美元的訂單外包出去,不僅不用再養4.4萬名員工了,還因為外包服務獲得了1800萬美元的稅收抵免,一舉兩得。

至於人情味?有交易就有捨棄嘛。

越是成熟的大公司,流程化、制度化越完善,缺了誰都一樣運轉。

而有核心競爭力的員工,根本不愁找不到下家。

難的是那些,生活壓力很重、財富積累有限,競爭力上也沒有明顯優勢的人。

這令我想起一個很火的詞——“中年危機”。

你是否想過,現在的你,能承擔得起失業嗎?

02 提前避免失業危機

在還沒面臨裁員潮的時候,我們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1. 別被社會紅利衝昏頭,紅利不代表你的能力

風口上的行業是自帶紅利的。

就像十年前的製造業,最近十年的IT行業,最近五年的互聯網行業,當行業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對人才的需求也是井噴的。

處於這種行業,你會發現你的工資水平比較高,增長也快。

因為微信平臺自帶巨大用戶體量,對能提供新奇又多元信息的自媒體需求很大。

但剛開始的時候,公眾號的供給是嚴重不足的,那時候你就算隨便拼湊一點雞湯,讀者都會如飢似渴。

可是用不了兩年,做內容供給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公眾號不再稀缺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做優質內容才能在競爭中活下來。

現在的直播行業也是一樣,你羨慕做直播月入兩三千的人嗎?不會的,我們羨慕的只會是其中的“網紅”。

當紅利期過去,本來在領域內積累一般,沒什麼實力的人,收入就不可能持續增長了,甚至會被競爭淘汰掉。

社會更迭太快,誤打誤撞地撞到風口的人,不培養實力註定會面臨危機。

2. 培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價值

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靠的是努力和執行能力,比如你好好完成老闆的任務、聽話就好。

但很多人誤以為,一直這樣做就可以了,然後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停滯。但停滯之後,他們依然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還覺得是自己努力不夠,所以更加拼命。

可是,只靠加班、完成任務,你再拼命也拼不過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啊!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沒能從執行層面跳脫出來,是很難在職場更進一步的。

具體職業提升途徑太多了,要分成很多篇文章才講得完。

比如,我曾經寫過的對上管理:如何管理你的老闆?

03 危機有預兆嗎

公司打算裁員,如果能早點意識到,也許就有充足的時間為自己尋找下家了。

可是普通員工看不到公司財務業績,還能找到預兆嗎?

能。

當公司停止、大幅減少招聘,並且對合同到期的員工普遍不再續簽的時候;

裁掉非核心部門,越來越多的項目交給外包公司的時候;

要求一人多職,員工考核變嚴格了的時候;

獎金甚至工資拖欠,發下來的錢越來越少的時候。。。

你就需要警惕了。

還有一種隱蔽的裁員,比如公司突然叫你休長假,或者調崗降薪。

暫時沒辭退,但待遇降很多,這種“吊著你”的做法,外企很喜歡用,因為遣散費很高啊,如果你自己走了,公司就可以省錢。

雖然按照勞動法,公司讓員工調崗、放假、去邊遠地區,要保證員工按合同約定的待遇不變。但是很多工作績效獎金很高啊,休假只能拿到基本工資,而且,長期沒有上升渠道的工作,你也幹不長久吧。

總結一下,

1. 不要把社會紅利當成自己的能力

2.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學習,但不要進行重複而無用的學習

3. 對公司的動向敏感一點,對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