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說“知音”

有一段時間,失眠特別嚴重。只有到凌晨4、5點鐘,才能勉強淺淺入睡,有幾位網友看我整晚的呆在網上,都勸我注意身體。我說,失眠。一個網友說,你可以聽聽古典音樂。一個星期左右的樣子吧,網友意外的寄來了一張光盤。淡雅寧馨的封面上,寫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1893-1950紀念專集。在為網友情誼感動的同時,心裡也不禁懷疑,老先生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早就聽過,好聽是好聽,但這音樂真的就能治好我的失眠嗎?

無眠的夜裡,把cd放入微機,躺下聽來自上個世紀的音樂旋律,不僅真的陶醉了。那溫暖祥和的音樂磁場如魔力般吸引著我,一縷一縷的音樂如流水般緩緩從心中淌過,彷彿一汪泉水溢滿了心,不知不覺間酣然入夢。

從此愛上了古典音樂,這些無言的“知音”,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可以讓你閱讀,沒有美麗的畫面讓你欣賞,但它是你心靈的知己,可以深低你心,與你寂寞的靈魂共舞。想起曾經讀過周國平的一篇文字: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之於老先生阿炳,這古典音樂美妙而瑰麗的音符,是不是印證了獨處和寂寞也是一種創造能力呢?

《二泉映月》的寧靜,《大浪淘沙》的雄渾,《聽松》於靜靄處知歲月的祥和,《昭君出塞》的哀婉和低沉……一個雙目失明的青年,老者,於月窗之下,寂寞之中,二胡輕抖、琵琶緩彈,那漫溢流淌的音樂,一幅怎樣的月夜撫音圖啊。(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靜水流深,歲月匆然。古典音樂就這樣成了午夜讀書和寫作的伴侶。聽著那絲絲叩動心絃的音符,寫累了仰躺一會兒,讓它伴我入眠,心情不好的時候,聽上一段權作療傷。好幾次,也跟網友一樣,忙不迭的給抱怨失眠的好友推薦這治療失眠的“靈丹”。

想必古典音樂與文學是相通的,不然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描述的劉正風與曲洋摒棄門戶之見,在衡山城外大山之中,一曲《笑傲江湖曲》沉醉了多少讀者。而元曲與宋詞,更是令詩詞和音樂如相戀般的愛人一樣,纏綿悱惻,動人心懷。

高山流水說“知音”,這淡靜嫻雅的古典音樂,為這讀書寫作的時光,增添了多少“紅袖”添香的情愫,伴我幾回回酣然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