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自己的短板,一直在努力的活着!

高中时代的文理分科,把我热爱的文学残忍割舍,原因很简单,我的班主任告诉我:决定分科的最后一次考试,成绩证明我应该报考理工科,那时候的我,虽然也知道那一次我理科成绩考的优于文科,并不能代表我一贯的成绩,但在老师面前,学习成绩一般的我不过是丑小鸭一个,哪里敢多申辩几句,从此,因个性怯懦,文学从此就与我再也无缘了。

高考结束后,要报志愿,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不能搞文学,那就做一个电气方面合格的工程师吧。想清楚今后的方向后,在大学录取志愿书上,我明明白白的写上了电气自动控制专业的选择。然而,就在我打算递交志愿书时,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咱们都是农村孩子,考上个大学很不容易,为了能得到被高校录取的最大机会,每一个人都要记住在自己的志愿书上勾选愿意专业调节选项。”

我决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选择,让我的命运从此被彻底的改变了。

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我收到了来自于某校机械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从此,我就只能尝试着去学习机械绘图,了解机械原理了。

不过,年轻人总是血气方刚的。

在大学期间,不甘受命运摆布的我,除了完成正常的机械专业知识学习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里,我都保持着密集的写作训练,尽管,我当时所处的环境,到处都是写写算算的理工科男女,尽管我的写作根本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请教的前辈,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为此而想到过退却,相反,我却以此为努力的契机,而且我还一直相信:寂寞的人生,才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就是凭着这样的积极态度,我一直努力着。

老天还算对我不薄,一直的努力,让我也偶尔能看到些许希望,尤其是我写的那些小短文,有机会被杂志社看中并印刷成铅字,当样书寄给我时,手捧带着墨香的新杂志,那种被人认可后的满足感,总像前进中的号角,持续不断的激励着我。

然而,毕业后,尽管我努力过,也挣扎过,但最终的结果,由于我一直也没有在文学创作上走出一条可以足以引以为豪的成绩,为了生活,在饭碗与理想面前,我只能痛苦的低下高昂的头颅,别无选择的走向工厂,拎着硕大的扳手,每天奔走于隆隆作响的车间。

为了尽快适应车间工作,我只能临时抱佛脚,捡起大学里的专业书,认真的看,用心的学,踏实的工作,就这样,20多年的功夫,我不断的历练着自己,从修车到产品设计,从车间到办公室,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完全融入机械系统的日常工作,俨然也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专业的机械工程师模样。

这样的结局,我真的不知道,与如今的我来说,是对还是错?但我唯一能明白的,不过是知道:为了生活,我曾经就这样现实的把自己的爱好丢到了九霄云外,把一直都厌恶的机械专业修炼到了几乎与它没有任何隔阂的地步。我本人也伴着岁月的流逝,从翩翩少年过渡到油腻的中年,这2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一路蹒跚走来,尽管心中总会带着永远的酸楚,但我依然用自己的短板,认真而努力地活着、坚持着,如今,与我而言,尽管生活上还算能绰绰有余的应对,但内心深处,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辗转于坚硬的床板之上,那种莫名的痛楚,总是如冰冷的夜,把我团团的罩住,直到窒息,我才昏昏睡去,这就是40多岁后,一个处于无限感伤之中的我。

还好,感谢这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经过20多年的千锤百炼,眼前的生活,已经足以能够养活我的日常,此刻,我就像突然有了喘气机会的老狼,尽管即将老去,却依旧炽烈的热爱着生活。如今,我终于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认真的写作了,尽管此时动笔,似乎时间已显迟到,但此刻的我,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也无需考虑写作到底为了什么,所要努力的,不过是要紧紧的抓住今天,用心底最原始的欲望去写作,那是一种最原始的冲动,他让我在突然之间,可以再次清晰的看见那个曾经年轻的我,此刻内心世界又生龙活虎的精神起来了。

这样的日子,正如高晓松母亲说的那样: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在人生余下的日子里,我虽已步入中年,但生活中只要有了选择,苟且了40多年的我,也该认真的区追求一下属于自己的远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