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諾貝爾獎?也許圖靈獎更合適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在全球掀起一場加密貨幣投資熱,以至於它的發明者中本聰一度被經濟和金融學界提名為

諾貝爾獎候選人

早在201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金融學教授Bhagwan Chowdhry曾在赫芬頓郵報(Huffinton Post)上撰文表示,提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為2016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候選人,當然匿名的中本聰早已退出行業,即使評上了也沒有人會去領獎。


提名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諾貝爾獎?也許圖靈獎更合適


但是在區塊鏈行業的人看來,其實中本聰更適合被提名圖靈獎(Turing Award),它全稱A.M.圖靈獎(A.M 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圖靈獎的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

因此它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畢竟與其它計算機技術不同,區塊鏈技術並非起於學術界,雖然在它出現的過程中許多計算機專家也做了貢獻,但在技術出現的早期一直沒有成為計算機學術界的主流研究方向,就導致了它的底層技術短板缺少大量人才去突破。

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熱度的提高,不斷有學者開始關注區塊鏈,包括當前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

姚期智

姚期智近期公開表示涉足區塊鏈領域,之前姚期智教授便在arxiv.org公佈了一篇關於比特幣費用激勵機制設計的新論文。


提名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諾貝爾獎?也許圖靈獎更合適


該論文證明,除了目前比特幣網絡採用的交易費出價模式之外,當分佈式系統用戶數量增長到較大規模時,提出一種採用壟斷定價機制作為比特幣另外一種交易費替代設計方案是可兼容的。

之後姚教授和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龍凡等科學家發起區塊鏈協議項目Conflux,該項目旨在解決當前區塊鏈技術無法大規模應用難題,並於近日從紅杉中國和多家中國互聯網公司獲得3500萬美元融資。

當然涉足區塊鏈領域的圖靈獎得主不只姚期智,還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SAIL)教授Silvio Micali。

Micali提出了另一個區塊鏈解決方案——Algorand,破解了區塊鏈在擴展性、安全性、去中心三者不可兼得的難題。

Silvio Micali表示,Algorand由“algorithm”(算法)和“random”(隨機)兩個字組合而成,有“純粹的權益證明”(PPOS),每一枚代幣都擁有相同權利,不需要提出作為抵押。

Algorand使用超快速拜占庭協議,即時發起與確認來形成共識;能夠持續“演化”的區塊鏈,解決分叉問題。通過所有代幣權利相等、每個步驟皆隨機替換參與者,來確保整個網絡可以最大程度去中心化。

而 Algorand 藉由加密抽籤組建臨時驗證委員會來減輕工作量、提升效率,也保證了網絡的可擴展性,且因驗證者皆為隨機加密選出,也來不及篡改或撤回他們對外發出的消息,下一輪又將是新一批隨機選出的參與者,所以也讓安全性有極大的保證,區塊鏈協議Algorand項目也籌集了6200萬美元的發展資金。


提名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諾貝爾獎?也許圖靈獎更合適


區塊鏈可以算是計算機領域的一個分支,目前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圖靈獎學者參與這個領域不僅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也會吸引更多技術愛好者加入區塊鏈領域,促進行業發展,甚至在這個領域可以誕生新的圖靈獎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