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常在网络上看到某些网民在评论娱乐业的时候会讲一句,整天在那里吃喝玩乐,整天弄那些毫无营养的东西,有什么意思。我还看到过一句话,今天那些娱乐明星毁了年轻一代,搞坏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甚至拉到国家未来的存亡的高度。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这些人的言论有无道理,我先不去评论。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一天娱乐真的从我们身边消失了,会如何?而现实的世界确实存在这样的国家,音乐、舞蹈、电影等娱乐都是不被允许出现的。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几年前对于娱乐方面的干涉相对其他方面来讲要少一些,仅仅几年之后,事情慢慢起了变化。记得当时看到某节目的嘉宾还在质疑当时娱乐至上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对于湖南卫视的娱乐化表示不满,这位自由派的嘉宾或许不会想到,不久之后娱乐以另一种方式被加上了紧箍咒。

几年前娱乐至上的社会氛围,与政策本身实际上是分不开的。很多话题不能谈论,或者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娱乐是最好的工具。进而娱乐似乎成了为数不多可以去谈论的领域,如果多数人都去沉浸在娱乐上面,那么某些方面的压力是不是会减轻很多呢?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曾经看到有人对针对大陆的娱乐领域发表过一个观点:大陆娱乐的发展并不值得骄傲,你这大的地方,这多的人口,结果仅仅与港台等量齐观,这你怎么说得过去。不得不承认这位仁兄的观点有几分道理,今天那些在华人圈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依旧还是港台艺人,纵然这些年大陆在影视娱乐领域取得了进展,无论是音乐或影视,大陆在这些方面最多与港台打成平手。在横向对比下,怎能说得过去的。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刚刚起初的大陆影视娱乐行业伴随经济高增长,实际上也享受了一段时间的黄金年代,尤其在过去几年培育出了一个可观的电影市场,只不过在快要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的时候,突然变了节奏,超越的日期一再被推迟。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如果在维基百科上检索【大陆综艺列表】,你会看到在2014年之前的每年的综艺节目只有短短的几行,到了2014年以后综艺节目列表大幅度变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过去几年娱乐行业的确经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沉浸在娱乐领域的不仅是观众,其行业内的人也陶醉在其中,圈内明星的收入越来越高,几乎达到一个让人瞠目的水平。一部接一部的口碑糟糕的电影却能够获得极高的票房,这些参与的明星也能够就此获得极高的收益,影视娱乐行业几年的蓬勃发展从票房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但是我国的影视娱乐行业的水准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进步。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有必要过于担忧影视娱乐行业的低口碑高市场的问题吗?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影视娱乐行业的受众也是需要培养的,当人们看多了各种的娱乐节目、电影之后,就知道如何去选择好的影视娱乐内容。如果娱乐行业没有跟上来,那么最终会丢失这个市场。

伴随着低口碑高票房现象的持续,对于娱乐行业的抱怨开始慢慢出现和累积,使得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期待满满变得开始无奈起来。不过最大的危机并非来自观众的抱怨,而是面对收紧的创作空间。

无论是综艺、还是电影等各类的娱乐行业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所有著名的综艺节目都有遭到下架再上架的经历,比如《极限挑战》、《吐槽大会》、《周六夜现场》、《火星情报局》等等。但是也有的下线之后就再无上线,比如《金星秀》。

某些部门喜欢用【过度娱乐化】来限制一些娱乐节目,可是我都怀疑这些管理者自己究竟知道什么就叫做过度娱乐。不许娱乐节目过度娱乐,这就好像一顿饭不能过于好吃,以避免大家过于沉迷。这不是胡闹吗?

娱乐行业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纯粹娱乐的梦想依旧遥远!

当限制过度娱乐化的声音出现之后,不少的人就开始将脑筋放到了文化内容上面,比如这些年口碑很好的《见字如面》,实际上文化内容比纯娱乐的风险性更大。上午很多媒体还在传播《见字如面》某期节目中的一段内容,因为其极具有正能量,到了晚上该节目却因其中另一段内容而遭到全部下架。

对于娱乐行业的政策限制那条线好似弹簧一样,使得很多的观众都感到错愕,根本不知道禁区在哪里。给人的感觉是凡有人发出声音的节目就会存在风险,以至后来于活生生的逼出了一个机器人对打的节目。(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