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話·王道中衰:周厲王的王室專利改革,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

從周穆王的遠征以後,西周開始走向了衰落。

周穆王去世後,西周經歷的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幾代,其在位時間都不長。這時期,戎狄不斷進攻周朝,《竹書紀年》曾記載,懿王時期“西戎侵鎬”、“翟人侵岐”,懿王為了躲避西戎的鋒芒,“自宗周遷於槐裡”。不過在這段時期,周朝和周邊部族總體還是處於互有進退的階段,懿王時,“虢公帥師北伐犬戎,敗逋”。孝王時期“命申侯伐西戎……西戎來獻馬”,夷王時,“虢公帥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該時期的諸王還能勉強維持對周邊的主動態勢。

此時,南方的楚國更加強大,甚至公然挑戰周天子的權威。楚國吞併了江漢地區的許多小國,當時楚國國君為熊渠。《史記》載:

熊渠甚得江漢閒民和,乃興兵伐庸、楊蠆,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楚國自從周昭王南征以來,就一直是周朝的強敵。昭王和穆王的不斷征伐並沒有遏制住楚國的發展勢頭。熊渠宣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就是試圖和周朝平起平坐,甚至分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也就是公然挑戰周朝。

西周史話·王道中衰:周厲王的王室專利改革,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

衛盉

​衛盉,是一種酒器,在蓋內鑄有132字銘文,記載了在周共王三年三月,矩伯為參加共王的太常典禮,與裘衛(掌管裘皮生產的小官)用朝覲的玉彰(一種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換了13田土地(約合現在的1300多畝),榮伯、定伯等執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雙方土地交易,這件器物的銘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地契。

在內政方面,諸侯和周天子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竹書紀年》載:“懿王之世,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共其職,諸侯於是攜德。”由於年代久遠,諸侯國已經和周天子的血緣已經疏遠,其關係也逐漸疏散,開始出現離心離德的局面。《史記》載:“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在號令不時的局面下,周天子不得不採取一些殘酷的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威,《竹書紀年》記載,夷王曾烹殺齊哀公,這在周朝建國以來,算是史無前例的事件。

公元前865年,胡繼位,稱“周厲王”。周厲王是西周著名的“暴君”,《國語》中就有《召公諫厲王弭謗》一篇專門諷刺厲王實行特務統治,監察國人言論,以至於“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好利,近榮夷公”“專利作威”,壟斷山林川澤。此項政策無疑破壞了其他貴族的利益,因此遭到大夫芮良夫等人的反對。此外,厲王“爵以賄成”,也就是允許賣官鬻爵。

西周史話·王道中衰:周厲王的王室專利改革,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

這從側面反映了周厲王時期王室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因此實行自然資源國有化和“爵以賄成”的政策,這和漢武帝實行的“鹽鐵官營”有相似之處。之所以會出現財政困難,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邊患嚴重,需要加強軍事投入;二是修建宮殿等建築

史料記載了周厲王時期與周邊部族的戰爭不斷,且多以失敗告終,如“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徵之,不克”,“西戎入於犬丘”、“皞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帥師追荊蠻,至於洛”。戎狄和淮夷已經長驅直入宗周和洛陽,足以證明當時國家危機嚴重。

西周史話·王道中衰:周厲王的王室專利改革,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

多友鼎

周厲王時代的《多友鼎》銘文,就記載了一場王畿內周軍抗擊玁狁的短線防禦戰。

《竹書紀年》載厲王初期,“作夷宮”,也就是修建新的宮殿,修建宮殿肯定是一筆大的花費。從戎狄的入侵和修建宮殿來看,足以證明西周財政危機的嚴重。但周厲王的政策影響了貴族的利益,因此最終導致貴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公元前841年,共伯和發動貴族發起了著名的“國人暴動”,將周厲王驅逐到了彘。

此後,共伯和攝行天子事,控制朝政,長達14年之久。另外一種觀點是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號為共和。同時,中國歷史有嚴格的紀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

周厲王實行的政策是針對西周當時財政困難而採取的政策,但是由於周厲王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加上採取高壓政策,導致國內矛盾激化,最終引起了政變。周厲王沒有讓西周度過危機,周厲王也成為了歷史記載的“暴君”之一。但是歷史總是為勝利者書寫的,如果周厲王在這場鬥爭中勝利,或許書寫的就是另外一個版本。

西周史話·王道中衰:周厲王的王室專利改革,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

厲王簋

這是西周的周厲王的名字,周厲王害夫 (hu)作器,高大魁偉,穩重大方。內底有銘文十二行一百二十四字,是周厲王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詞。大意為:我晝夜盡心經營先王事業,以配皇天,我任用義土獻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將彝寶簋,安惠幹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賜降多福、長壽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