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兩國在刻赤海峽“鬥法”,目的簡單就是保證寡頭繼續奴役民眾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成為一個脫蘇的歐洲國家。國土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陸界6400多公里,海岸線達1270公里。歐洲大國超過法國,人口4555萬人,130個民族是多民族國家,其中烏克蘭人佔77%,俄羅斯人20%。工業門類完備,基礎設施在獨聯體是最好的。

俄烏兩國在刻赤海峽“鬥法”,目的簡單就是保證寡頭繼續奴役民眾

烏克蘭繼承了龐大的前蘇聯軍工業和軍備,軍事實力排行世界老三。2100架作戰飛機,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115架圖-22M3超音速轟炸機,25架圖95戰略轟炸機。1290枚核彈頭,2500枚戰術核武器。陸軍和海軍裝備也是非常強大,可謂名付其實的軍事大國,遜色於美俄。

烏克蘭獨立後政治體制是議會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對各州有絕對的統治權力。雖然是名選總統,但權力的制衡約束機制不健全,幹好幹壞民眾沒有臨時處置權。總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

烏克蘭獨立後,經歷了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尤先科,亞努科維奇和現任波羅申科五位總統。

烏克蘭的政治外交和經濟發展,沒有長遠規劃,地緣政治因素來決定國家轉型發展。特別是與鄰國俄羅斯的關係猶如“兄弟”內訌鬥法爭家產,互不相讓。2014年3月,一場“廣場革命”徹底的投美靠歐,與俄羅斯徹底翻臉。

戰略位置猶為重要的克里米亞和東部頓巴斯地區三州,俄羅斯籍人口占比很大,均接近70%以上。可烏政府的去俄化,讓東部工業地區發動了脫烏靠俄的公投行動。克里米亞乾脆回了孃家,其餘兩州宣佈獨立。這一切烏克蘭政府把俄羅斯視為幕後策劃者,更加積極的展開反俄運作。變成了美歐反俄的橋頭堡。

對不起,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