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空體新媒體實驗室(konglab)的探索:為當代青年的生活和成長提供可參照的樣本

從小失去父母/

在姐姐家長大/

姐姐仗著養育之恩經常向她索取財物/

姐夫是一個家暴者/

因姐姐不能生育而在16歲時被姐夫強姦生下一女/

沒有文憑/

在老家一家洗衣店打工卻被開除/

有一位不停玩弄她感情的同性愛人......

美麗在她22歲的某一天,終於鼓起勇氣在寂靜的深夜殺死了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姐夫。

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12月26日,電影《美麗》的導演周洲和主演池韻抵達了空體。他們與觀眾一同觀看電影放映後回答了觀眾的提問。

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提問幾乎都在我們預測的範圍裡,或者說在可查找的網絡資料裡主創都有被問到過類似的問題。這恰好說明《美麗》吸引到了一群同頻的觀眾,觀眾又恰好對“美麗”這樣一種人物的命運結局感受到了同樣的不捨:

逃離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觀眾:“美麗為什麼不可以拋開過去的一切,來大城市拼搏?她應該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導演周洲:“美麗對於她的女朋友想要去大城市以及“往上爬”的態度是反對的。有的觀眾問我,為什麼不讓美麗去大城市,甩掉過去的傷痛。對於我來說這些沒有意義,這改變不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不堪,也沒有辦法把她的尊嚴再捏合起來,對於她的命運也不會有更大的改變,反而她還要付出更大的勇氣,還要擔心在大城市是否生活的下去。對於她來說逃離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她反覆地遭受命運的打擊以後,她會覺得自己命運不會發生改變,她會沿這條路繼續往下走。”


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儘管十次同樣的提問十次導演都回答這是美麗人生軌跡的必然性,但觀眾還是不甘心。這不是觀者強加給導演去改變故事的結局,而是美麗身上多多少少投射出了自己的樣子,因為對自己的不甘心,進而想讓美麗也擁有一個世俗意義上更好的結局。

“不甘心的我們”是不是來到大城市就可以重生?事實是,美麗走不出來,而走出來的年輕人好像也回不去了。從封閉的水潭裡走出來的我們又陷入到慾望都市的巨大漩渦。關於如何對待慾望,導演說:

“我也經歷過從小城市到大城市這樣的一個過程。大城市大家想法多,慾望多,有比較,容易迷失,容易挫折。大家沒有找到和慾望相處的合理方式,有人因為慾望而變得沒有尊嚴,沒有尊嚴是很可怕的。我們會為了尊嚴不停降低自己的底線,從而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模樣。所以我們需要考量慾望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或者說,是不是有更好的與之相處的方式。”


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我尊重她們的結局

觀眾:“美麗為什麼要殺死強姦她的姐夫而不用更高明的手法?難道在暴力里長大的人一定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主演池韻:因為故事情節被設置為被性侵的狀態下,為此我查看了很多案例,很多女性看起來已經忘卻了傷痛,擁有了一個令人稱羨的人生,有人成為女作家,有人成為企業家。結果後來她們都自殺了,其中有個被害者說:“我忘不掉被性侵的那一個晚上,忘不掉因為被性侵之後我有多少次覺得活不下去了。我自己容不下那件事情和那個我”。因為我自己沒有類似過這樣的經歷,我們不知道這種傷害有多大,我只能去借鑑,不去輕易地改變我看到的真實的結局,我尊重她們的結局。

比起不甘心美麗不能走出命運的陰影,觀眾更不能“原諒”美麗最後成了殺人兇手。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將隱忍與理智排在尊嚴與正義的前面,在這一套“精明鏈條”裡“手刃仇人”的手段並不高明,快意恩仇早已被遺棄在年少的江湖。

然而真實記錄裡,類似美麗這樣遭遇的人,結局往往偏向於:自殺或者仇殺——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對罪惡的終結,只有用殺戮告誡罪惡才能慰藉那個被侵犯的自己。

導演周洲:暴力的氛圍是美麗熟悉的東西,暴力伴隨她的成長成為她的一部分,暴力也是影片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美麗的人物設定在人生被姐夫摧毀的背景下,她最終選擇以暴制暴。當然,她不會因為自己的悲慘而脫離牢獄之災,這是後話。這個悲劇的設置對社會是有警醒意義的,人和別的生物不一樣的地方是人對於痛苦的記憶力或者說受傷害的狀態是非常獨特的。

像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有人說看完《美麗》忍不住想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人間不值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成為當下被年輕人熱捧的一種態度,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導演周洲:我們可以說人生虛無,我們可以說人間不值得,我們也可以說人生太痛苦,這些是個人態度,我們無權干涉,只是這種態度是沒有魅力的。就像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裡面說,我們應該尊敬痛苦,讚頌痛苦,因為痛苦才能淬鍊人偉大的靈魂。仔細地品味這種痛苦,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使心靈得到一種淬鍊,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富有力量,才會產生一種藝術上的魅力。像品嚐歡樂一樣去品嚐痛苦,最終才會明白活著的價值和死亡的溫馨。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獲得感。青年人面對痛苦與挫折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痛苦,勇敢的迎接他,不要回避,最終就會獲得難以想象的收穫。生而為人不必抱歉,不是說痛苦一定要轉化為一種解脫,而是最後擁有一種什麼樣的靈魂。


空體×FIRST主動放映深圳站|池韻、周洲:品嚐歡樂一樣品嚐痛苦


我們常常會將自己置於“社會評價威脅”之中,總是覺得一定要獲得什麼人生才有意義,其實並不是。不必再為“美麗”心疼,不必再問為什麼“美麗”不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滾滾紅塵其實簡單,當下就是好的。

萬象,盡在空體

空體不斷觀照自身更多可能性,與他者產生連接,為城市發聲,為時代發聲。

關注空體新媒體實驗室(konglab)瞭解更多有趣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