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第一隻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整天吃吃睡睡打打鬧鬧,四五個傭人貼身照顧,13億人圍著喊國寶,去到世界任意一個角落都能引發無數粉絲瘋狂尖叫……

我覺得要說大熊貓是這個星球上混得最好的動物,應該沒有什麼人會投反對票。畢竟王思聰再牛逼,還有一大撥人說他靠老子呢!大熊貓可沒有這樣的精神壓力。

地球上的第一隻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一、誕生

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被認為誕生於800萬年前,那時候的它們長得猶如肥胖版的狐狸,現在的生物學家們稱呼其為始熊貓。

始熊貓並不像今天的熊貓一樣主要以竹子等植物為食,它們那時候幾乎是完完全全的食肉動物(現在的大熊貓也是食肉目但是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植食)。

當初的始熊貓分佈範圍可要比今天的大熊貓廣多了,彼時中國的南部以及東部幾乎都是它們的天下。甚至連臺灣島,越南、泰國等地區也有始熊貓活動的蹤跡。

地球上的第一隻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二、繁榮

始熊貓在進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個不同的分支(基於目前的考古發現),分別是矮熊貓、小鐘大熊貓、葛氏郊熊貓、大熊貓。

矮熊貓大約活躍在更新世時期,與今天的熊貓相比,只有它們的一半大小,長相方面與今天的熊貓比較相似(目前已滅絕)。

小種大熊貓大約活躍在200萬年前,這種大熊貓的體長約為1米左右,比矮熊貓大一些,但是比不上今天的大熊貓。小種熊貓基本上已經進化到了吃竹子為主的地步(目前已滅絕)。

葛氏郊熊貓大約生活在300萬年前,它們是一種外國熊貓,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匈牙利以及法國等地的潮溼森林裡(目前已滅絕)。

今天的大熊貓分為兩種,分別是大熊貓秦嶺亞種和大熊貓指名亞種,如果算上變異種的話,還有白色大熊貓和棕色大熊貓(比較少見)。雖然今天的大熊貓一度瀕危,但自從坐上了國寶的寶座之後,目前活的還是比較好的。

地球上的第一隻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三、受難

在人類還在為吃喝而疲於奔命的時候,它們可沒有心情去同情別的物種。熊貓很萌?人類的祖先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眼裡,熊貓只是一種肉滾滾的食材罷了。

於是,在人類長期的捕殺過程中,矮熊貓、小種大熊貓相繼滅絕。原本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有分佈的熊貓,基本上也被人類的先祖獵殺乾淨。

人類的先祖將大熊貓的骨頭做成工具和裝飾品,將大熊貓的毛皮剝下來取暖,將大熊貓的肉當做食物……事實上直到8000年前,整個雲貴高原還有著相當數量的大熊貓。若不是古時候的四川地區與世隔絕有天險守護,只怕今天的人類將看不到大熊貓這種動物。

地球上的第一隻大熊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四、福報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大熊貓本身是一種食肉猛獸,但是它們卻主動放棄了捕獵其他動物,轉而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所以,即便已經過去了800萬年,大熊貓的火種還是被延續了下來,像劍齒虎這樣同時期的食肉猛獸卻早已不在。

今天,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國寶,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外交大使。滾滾所到之處,再硬的心也能被軟化,再憤怒的表情也會笑靨如花。

這不只是大熊貓的福報,也是人類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