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續1)

1、立即經靜脈給予足量廣譜抗生素。

2、檢查藥物過敏和器官功能障礙(尤其是腎功能)

3、應儘量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如近期使用過順鉑、兩性黴素B、氨基糖苷類、環孢菌素A等。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續1)

4、存在導管,檢查導管相關感染:不推薦常規使用尿激酶;建議交替使用每個管腔輸注抗生素;如果是導管相關菌血症或入口部位感染,不要拔除導管;如果血培養(發熱會檢查血培養,查找血內感染菌等)為真菌或分枝桿菌陽性,對抗生素的反應超過48小時,有竇道感染、膿毒性栓子、低血壓,或導管質量不能完全保證,需拔除導管。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續1)

應選用廣譜抗生素,常用:萬古黴素、替考拉寧、頭孢他啶、泰能等。

應用萬古黴素的指證(符合其一即可):嚴重的粘膜炎、曾預防性使用喹諾酮(例:左氧氟沙星)、形成耐藥、出現革蘭陽性菌感染、明顯的導管相關感染、低血壓,當血培養G+,但未最終明確需:萬古黴素+頭孢他啶。

不用萬古黴素的指證:1、單藥治療:頭孢他啶或泰能2、聯合治療:氨基糖苷類+頭孢他啶

但這些藥物的抗菌譜仍不能覆蓋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等,選用抗生素時需考慮周全。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續1)

菌血症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