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常見骨折護理要點

一、鎖骨骨折

鎖骨部發生的骨折。鎖骨呈“S”形架於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接上肢與軀幹之間的唯一骨性支架。鎖骨位於皮下,表淺,受外力作用時易發生骨折,發生率佔全身骨折的 5%~10%。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壯年。

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富營養、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骨折中後期宜選擇補益氣血之品。長期臥床患者鼓勵多飲水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暢。

上肢骨折一般應使上臂自然下垂、肘關節屈曲90°、腕關節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對掌位,三角巾懸吊。鎖骨骨折患者在臥床休息時,應肩胛區墊高,以保持兩肩後伸。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簡述常見骨折護理要點


二、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關節面以上2~3cm內的骨折。患肢前臂石膏固定時,平臥以枕墊起,離床時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帶懸掛於胸前。

三、股骨頸骨折

以髖部疼痛,腹股溝中點附近有壓痛和縱軸叩擊痛為主要表現的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骨折。

下肢骨折一般應使髖關節屈曲15°、外展20°、膝關節屈曲15°、踝關節背伸90°、足尖向上位。股骨頸骨折時,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內收。協助患者坐起,深呼吸並拍打背部,預防肺部感染。去除牽引和外固定後,鼓勵患者儘量使用柺杖,防止負重再跌僕。

四、股骨幹骨折

以局部腫脹、疼痛、壓痛,功能喪失,出現縮短、成角和旋轉畸形,可捫及骨擦音、異常活動為主要表現的股骨轉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

股骨幹骨折時,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內收。

去除牽引和外固定後,鼓勵患者儘量使用柺杖,防止負重再跌僕。

簡述常見骨折護理要點


五、脛腓骨骨折

脛腓骨骨折在長管狀骨骨折中最常見。脛腓骨幹骨折脛骨淺居皮下,缺乏肌肉附蓋,故骨折後極易被骨折斷端穿破皮膚。多見兒童和青壯年。多為直接暴力所致。若發生在中下段,易引起延遲癒合或不癒合。重定不好會產生創傷性關節炎。

脛腓骨骨折患肢置於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靜脈迴流,減輕腫脹。

六、髕骨骨折

以髕骨局部腫脹、疼痛、膝關節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膚擦傷為主要表現的骨折。

髕骨骨折患肢置於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靜脈迴流,減輕腫脹。

七、脊柱骨折

多因嚴重外傷引起脊柱骨壓縮、脫位或斷裂。病情較複雜,可併發脊髓損傷。

患者應平臥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床尾用護足架,防止足下垂。協助患者翻身時,保持軀幹上下同時翻動。合併高位截癱的患者,注意觀察其生命體徵、肢體活動及軀體麻痺平面的變化,備好各種急救用品。

腰椎壓縮性骨折復位後,腰下墊一薄枕,維持復位角度。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定時開放導尿管,沖洗膀胱,預防逆行感染。合併尿瀦留患者,按癃閉常規護理。

便秘者養成定時排便習慣,訓練床上排便,放鬆緊張情緒;順時針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預防壓瘡:保持床鋪平整、乾燥、無碎屑,發現潮溼及時更換;臥氣墊床,每2~4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做到肩、髖呈一直線,避免脊柱扭轉;每日按摩受壓處2~3次。

簡述常見骨折護理要點


尿瀦留:放鬆緊張情緒,用誘導法幫助排尿;按摩膀胱區,以助排尿。

預防尿路感染,多飲水,每日不少於1500ml;每日用溫水清洗會陰部,並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換內褲。

預防墜積性肺炎,指導患者行有效咳嗽,應深吸氣,並收腹後重咳,將氣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後給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內扣拍;痰多難咳時,配合霧化吸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