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西路軍紀念館

弘揚紅色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始建於1987年,是西北最大的西路紅軍紀念館,館內展出了紅西路軍烈士的英勇事蹟及將士們用過的武器、彈藥、衣物等展品,生動形象的展示了紅西路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走進館內,“紅軍西路軍烈士永遠在我們心中”主題雕像異常醒目,已經成為該館的標誌。如今紀念館還新增了科技含量較高的半景畫館、多功能廳等,為遊客更加直觀全面形象地瞭解紅軍西路軍歷史提供了新的窗口。通過這種呈展方式更能讓大家直觀的感受到西路軍指戰員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戰鬥精神,也更能讓大家體會當時戰鬥的艱險。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遊客們普遍反映:參觀的過程就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無比震撼、感動的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偉大力量,需要我們繼續弘揚和傳承。同時,也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的不屈奮鬥,正在激勵著後人努力前行。

隨著紅色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紅色旅遊景區的遊客接待量也逐漸增加。據該館工作人員介紹,截至9月底,已經累計接待86.4萬人次參觀。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原子城紀念館

感受紅色文化 追尋革命足跡

國慶節期間,位於海北州海晏縣西海鎮金銀灘草原的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館遊客數量上升,遊客在這裡學習“兩彈一星”精神,接受愛黨、愛國教育。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是中國原子能科學技術事業和核工業發展的搖籃,是中華民族崛起的重要支點,因孕育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而被世人譽為“原子城”。1996年該基地被青海省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原子城紀念館是省內外遊客瞭解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和核工業創建與發展歷程的窗口。開館以來,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瞭解“兩彈一星”精神。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班瑪紅軍溝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紅色旅遊品牌

果洛州班瑪縣紅軍溝,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唯一途經青海的地方。作為紅色旅遊基地,紅軍溝已經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鍛鍊的重要課堂。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1936年,在當地青稞和豌豆成熟的季節,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3萬多將士經過班瑪縣短暫籌糧休整24天后,在當地藏族嚮導的幫助下北上進入四川阿壩。紅軍當年走過的山溝、小橋等被當地藏族群眾稱為“紅軍溝”“紅軍橋”“紅軍泉”“紅軍哨所”。紅軍溝先後被命名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隨著“紅色班瑪”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紅色班瑪”黨員幹部教育品牌日漸響亮。班瑪縣以“紅色班瑪”為主題積極打造紅軍長征歷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展紅色旅遊業。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班瑪縣委副書記忠傑說:我們要傳承好班瑪“紅色基因”,提升紅色旅遊教育功能著力點,以“紅色班瑪”品牌建設打造構建全國、全省文化旅遊發展新高地。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來源:班瑪臺 馬秀花 周毛 劉靜)

海東市循化縣

書寫各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在去年12月公佈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中,海東市循化縣十世班禪大師故居上榜。自此,十世班禪大師故居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勝地。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十世班禪大師故居坐落在循化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文都鄉麻日村,距縣城20公里,距西寧市163公里,循同(循化—同仁)公路可直達。故居整體為一座集宗教與藏式建築為一體的四合院,門窗彩繪,典雅大方。1938年正月初三,十世班禪大師在此誕生。十世班禪大師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傑出的佛教領袖,在省內外廣受各族群眾的愛戴。每年都會有很多省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參觀十世班禪大師故居。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循化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桑吉說:“下一步,我們以紅色旅遊景點為契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凝聚各族幹部群眾的力量,以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為引領,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循化作出新的貢獻。”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

愛國主義教育進校園

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個全面記錄高海拔地區抗震救災艱難歷程的紀實性展館。紀念館用地面積約為5776平方米,其中,遺址佔地面積約498平方米,由地震遺址、紀念館主體及感恩廣場三部分組成,再現了波瀾壯闊的玉樹災後重建歷程和新玉樹的家園新貌,展現了玉樹州各族人民在災難中奮勇向前的精神。截至今年8月,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累計接待遊客26000人次,其中接待玉樹州中小學生6000人次。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名錄後,玉樹州依託紅色旅遊文化資源,持續舉辦“愛國主義教育進校園”活動。同學們反映:當我們看到那些廢墟,想起那些死難者的時候,心裡特別悲傷,但是看到震後的結古鎮時,我們就感覺到現在的生活特別幸福。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把結古鎮建設得更加美好。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館長葉周才仁:紀念館現在被列為青海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列入了全國紅色文化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明年我們將計劃擴大紅色旅遊文化的宣傳教育功能的範圍,定期讓中小學生、州直機關幹部來紀念館參觀。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來源:三江源記者站 玉樹州臺 馬玉花)

格爾木

將軍樓公園 弘揚兩路精神

以紀念青藏公路、青藏鐵路、軍墾拓荒和格爾木發展為主題的格爾木將軍樓公園,建成以來已接待社會各界遊客達70多萬人次。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格爾木將軍樓公園建於2009年,以當年慕生忠將軍的住所和築路部隊辦公樓舊址為核心,以紀念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建設、軍墾戍邊及格爾木發展歷史為主題,通過園林設計、雕塑藝術等手法,再現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將軍和他所帶領的解放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開拓祖國內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場景。以傳承弘揚“築路精神”,真實反映黨史歷程,建設精品紅色景點為目標,利用紅色資源,全方位展示青藏公路建設和格爾木市人文歷史的發展和變遷。反映當年築路大軍艱苦開路的群雕“築路忠魂”,反映軍墾拓荒的雕塑“鑄劍為犁”,具有紀念意義的慕生忠將軍雕塑等,是最吸引遊客的經典景點。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今年,格爾木將軍樓公園經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和省紅色旅遊工作協調小組評定,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公園管理處負責人盧海霞說:將軍樓公園被評為省級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以來,年接待量達到了11萬人次左右,我們將繼續傳承和弘揚兩路精神,讓全國遊客充分了解青藏公路的建設和格爾木的發展歷程。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來源:格爾木臺 劉美娟 馬海鈞 馬玉花)


紅光村

紅色文化打造特色旅遊

海東市循化縣查汗都斯鄉紅光村,因有一座由紅軍西路軍修建的清真寺、一所國內唯一由紅軍修建的小學而成為遠近馳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始建於1939年的西路軍紅軍小學,校園內用黃河巨石擺放著“紅光小學”“紅軍樹”等字樣,學校將紅色教育貫穿於教學理念和實踐中,去年以來開展了以“永遠的豐碑”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將紅色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相結合,使學校充滿活力。學校校史館內,有一個西路紅軍的親筆簽名牆,還陳列著一些西路紅軍當年使用過的東西,主要展現西路紅軍的歷史。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紅光清真寺內的中國工農紅軍紅光清真寺西路軍紀念館,陳列著紅軍戰士勞作時的工具。

從2016年開始,作為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光村,極力推廣紅色旅遊文化,對村莊進行紅色元素的打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展現西路紅軍的革命精神。今年1月到9月,全縣旅遊人數達到215萬人次,旅遊業產值達13億元。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循化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馬明亮:下一步我們繼續加大紅光村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主要是投資550萬元進行紅軍黃土牆本體修繕工程,投資500萬元建設紅軍展示館。


追尋紅色記憶 聆聽紅色故事

(來源:海東臺 辛海蕾 劉晗 李曉暉 穆豔花)


紙媒與移動互聯網+的新融合

以“品位、創業、傳承、共享”為理念,宣傳青海廣播電視臺各頻道頻率的創新欄目

為廣大創業者提供自我推廣的平臺,共享新時代不斷提升的品質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