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氣體實驗總結

一、實驗室製取氣體時收集氣體的方法

1.排水法

(1)難溶或微溶於水,且與水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應儘量用此法,因為排水法收集的氣體純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氣。

2.排氣法

(1)不與空氣發生反應,且密度與空氣密度相差較大的氣體,都

可用排空氣法收集,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的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相對分子質量小於29的氣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2)排空氣集氣法的特點是操作簡單,但所收集到的氣體純度不高。

注意:

A .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口即可,這樣便於操作;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這樣可充分排淨集氣瓶中的空氣。

B.集滿氣體的集氣瓶,蓋上毛玻璃片後,是正放在桌面上還是倒放在桌面上,取決於氣體的密度,為了減少集氣瓶內的氣體向空氣中擴散,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集滿集氣瓶後,蓋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在正放在桌面上。

二、收集氣體時驗滿的方法

(1)排水法:

集氣瓶裡的水要裝滿,瓶口 處不能留有氣泡,倒立在水槽裡,到集氣瓶中的水完全排出為止。

(2)排空氣法:

要把驗滿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氣瓶口處,不能放在集氣瓶內。

三、氣體的乾燥與除雜

氣體的乾燥原則:

濃硫酸、固體氫氧化鈉、硫酸銅固體、氯化鈣固體作乾燥劑。

(1)選擇乾燥劑:選擇乾燥劑要根據氣體和乾燥劑的性質,乾燥劑不能與被幹燥的物質反應。

(2)選擇乾燥裝置:乾燥裝置由乾燥劑的狀態來決定。乾燥時,裝置要麼是“長進短出”要麼是“大口進、小口出”。

氣體淨化除雜原則:

不減少被淨化氣體,不引進新的雜質。除雜方法:酸性雜質用鹼性試劑吸收,鹼性雜質用酸性試劑吸收,或者用能與雜質生成沉澱或生成可溶性物質的試劑。除雜順序:一般來說,除雜在前,乾燥在後。

四、氧氣的製取

2KClO3 =MnO2△=2KCl+3O2↑或

2KMnO4=△=K2MnO4+MnO2+O2↑

1、實驗操作步驟:

①連:按要求把儀器連接好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③裝:把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裝入試管中。

④定: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⑤點: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先預熱)

⑥收:收集氧氣。

⑦移:實驗完畢把導管從水中移出。

⑧熄:熄滅酒精燈

(1)實驗時注意的問題:

A、根據酒精燈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試管,使酒精燈的外焰正對著試管裡有藥品的部位。

B、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藥品中溼存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到達管口冷卻成水滴,再回流到管底,使試管破裂。

C、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1/3處,且不要夾得太緊,以免夾破試管。藥品應傾斜鋪在試管底部,以增大藥品的受熱面積,同時便於氧氣逸出。伸入試管內的導管,應只稍伸出橡皮塞即可,便於氣體排出。導管上應有一段橡皮管,便於操作,以免折斷導管。

D、如果以高錳酸鉀製氧氣時,試管口應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如果用氯酸鉀為原料製氧氣時,試管口不能塞棉花,這是因為棉花是易燃物,而氯酸鉀又具有強氧化性,放氧速率快,很容易著火燃燒,以至發生爆炸。

(2)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

導管口開始有氣泡逸出時不能收集,因為開始從導管中逸出的氣泡是容器中的空氣,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從導管口逸出時,此時可收集。由於氧氣的密度大,為防止氧氣逸散到空氣中,收滿氧氣的集氣瓶應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3)催化劑

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注意:催化劑可以加快和減慢反應速率,催化劑一定要純淨。

五、氫氣的製取

Zn+H2SO4====ZnSO4+H2↑

(1)實驗室製備氫氣時,金屬宜用鋅粒,而不用鎂條(太貴)、鐵片(太慢);酸宜用稀硫酸,而不用鹽酸(易揮發,產生雜質);濃硫酸和硝酸(具有強氧化性不能得到氫氣)。

(2)氫氣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管口,口朝下,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若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要再收集再檢驗,若聽到噗聲,表明氫氣已純。

六、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裝置特點: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導氣管通入試管底部,位於氧化銅上方;鐵夾夾在離試管口1/3處;藥品要平鋪在試管底部,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實驗步驟及操作要點:

實驗開始時先通氫氣,再點燃酒精燈,目的是趕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受熱發生爆炸,實驗完畢時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目的是防止被還原出的銅再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可歸納為“氫氣”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實驗現象:黑色氧化銅變為光亮紅色;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七、二氧化碳的製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實驗步驟:

連:按要求把裝置連接好。

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塊裝入廣口瓶;

注:向廣口瓶內注入稀鹽酸;

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意:

A.用塊狀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較好。因為粉末狀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速度相當快,且形成大量泡沫,進入導管甚至集氣瓶。

B.製取二氧化碳,不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揮發性強。

C.制氫氣,通常用不具有揮發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時,卻不用稀硫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於水,成為薄膜包住碳酸鈣,使反應很難繼續進行。

D.二氧化碳氣體中往往含有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有時,在製得二氧化碳後,要除去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氯化氫)

(2)驗滿:

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試驗,如果火焰熄滅證明瓶內已充滿二氧化碳。

(3)滅火原理:

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乾粉滅火器除可用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撲滅可燃性的油、氣的火災;液態二氧化碳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火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