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70億以上,逾期率僅2.3%,但陸金所估值仍暴跌三成

僅次於螞蟻金服的互金獨角獸陸金所向市場公佈了2018年的成績單。在行業監管和去槓桿的雙重壓力下,陸金所實現了70億元以上的利潤,貸款餘額高達3750.06億元,個人借貸業務逾期率僅2.3%。不過,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大,其估值也難逃大幅縮水的命運。

盈利70億以上,逾期率僅2.3%,但陸金所估值仍暴跌三成

陸金所盈利70億元以上

3月12日,中國平安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旗下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業務板塊實現營業利潤77.48億元。金融與醫療板塊共包含陸金所控股、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平安醫保科技、汽車之家五大業務。

在這五大業務中,目前明確盈利的僅有陸金所和汽車之家。2018年,汽車之家調整後淨利潤為30.779億元人民幣。

平安好醫生2018年全年淨虧損9.13億元;而據媒體此前報道,2018年金融壹賬通虧損額約10億左右。平安醫保科技未對外披露過具體虧損數字,但虧損額應該不低於其兄弟品牌平安好醫生。

據此計算,平安旗下這三項業務虧損總額將超過30億元,足以抵消汽車之家的全年淨利潤。由此也可以大致推算出,2018年,陸金所營業利潤應在70億元以上。

估值縮水三分之一,不著急上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陸金所去年順利完成了C輪融資,據悉,此輪融資超過13億美元,參投機構包括卡塔爾投資局、春華資本、麥格理資本、軟銀集團等。

投後估值達394億美元(約合264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後,平安集團還持有陸金所約41%的股份。

公開信息顯示,陸金所在2014年12月完成A輪30億元融資,2016年1月完成12.16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85億美元。

2018年1月份,市場上一度傳出消息,陸金所擬在當年4月赴港IPO,且估值高達600億美元。而支持該估值的依據是,陸金所2018-2020年預測將有40%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二級市場的市盈率在40倍。不過,這一消息很快即被否認。

對於上市計劃,平安聯席CEO陳心穎近日再次表示,C輪融資後,陸金所資本充足,因此“不急於上市”。

如何恰當的估算陸金所的估值呢?或許可以參考互金行業最大的獨角獸—螞蟻金服。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宣佈新一輪140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500-16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上萬億元。

那麼螞蟻金服的估值依據是什麼呢?不同投行按照不同方法都得出了基本接近的估值數額,例如,

巴克萊銀行根據整體PE法,預測螞蟻金服2019年實現55.3億美元利潤,並以28倍市盈率計算,估值結果為1550億美元。

--巴克萊銀行

也有券商運用單用戶市值法或融資倒推估值法推算。興業研究曾採用業務拆分估值法,將螞蟻金服各子板塊分別估值後再相加,得出螞蟻金服估值約1034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20年43倍PE。

如果採用較為保守的估值方法,假設陸金所2018年淨利潤為70億元,2019年和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速40%,按2019年40倍PE,2020年30倍PE計算,則陸金所的對應估值分別為3920億元(約合584億美元)和4116億元(約合614億美元)。

顯然,此前的600億估值的說法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而是在行業樂觀形勢下,資本對陸金所價值的心理認同區間。但是在互金監管政策不斷收緊的政策背景下,資本必然會下調對陸金所的願景,相應的,其估值也從一年前的高峰處打折1/3。

當然,這一估值依然可以傲視群雄。從估值金額看,陸金服在中國互金行業已經僅次於螞蟻金服,稱得上巨無霸二號。目前,中國互金獨角獸前三名分別是螞蟻金服(超過1萬億人民幣),陸金服(約2642億人民幣),京東數科(約1330億元人民幣)。

網貸逾期率僅2.3%

陸金所的具體業務發展情況如何呢?財報顯示,依託於中國平安1.84億個人客戶和5.38億互聯網用戶,陸金所面對行業調整和金融去槓桿的雙重挑戰,依然實現了了不起的增長。

其中,在在財富管理領域, 截至2018 年12月末,陸金所平臺註冊用戶數達4035萬,較年初增長19.3%;資產管理規模為3694.14億元,較年初下降20.0%,主要受資產管理結構調整、產品主動清理影響。

在個人借款領域,陸金所為超過1028萬名客戶提供線上服務。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3750.06億元,較年初增長30.0%;30天以上逾期率為2.3%。

---中國平安年報

半年縮減萬億交易量

從貸款餘額增速看,2018年上半年增速僅為8%,下半年增速19%。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中國平安2018年半年報顯示,

“截至2018年6月30日,產品清理及結構調整已經全部完成。”這意味著,陸金所完成不合規產品清理後,下半年重新提速。

在其他方面,監管政策對陸金所的影響也非常明顯。

盈利70億以上,逾期率僅2.3%,但陸金所估值仍暴跌三成

例如,活躍投資用戶方面,2018年上半年也下滑較快,半年增速僅3%;到下半年才重新發力,實現了12%的增速。

累計借款人數方面,2017年年中至2017年底,借款人數增速為35.2%;2018年上半年,借款人數增速下滑至17.4%;下半年反彈至27.1%。

從財富管理交易規模看,2017年中,陸金所已超過了萬億大關,到年底突破2萬億關口。但到2018年6月底,交易規模猛降至1萬億以下,短短半年時間內減少萬億交易量。直到2018年年底,交易量逐步增長至1.47萬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