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借問基金何處買?

理論上來說這本不該是個問題,但是時至今日我依然經常發現有小夥伴對此竟毫無概念,有些人的思想甚至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年代,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大家瞭解一下基金銷售的歷史發展軌跡及其現狀。

基金銷售最早主要有三大渠道,即:基金公司直銷中心,銀行代銷網點和證券公司代銷網點。簡單來說就是分別可以去基金公司直接買,去銀行和證券公司代銷點買。其中因為銀行代銷佔了大頭(直到目前仍然是),以至於很多人到現在都還認為買基金要去銀行買。

且不說當年這些渠道不僅要去現場各種開戶,開完戶後還發現能買的基金寥寥無幾,甚至還有可能會被各種忽悠,特別是銀行渠道的。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銷售導向的渠道能買的就那麼幾顆基金,還不得把它們都紛紛吹上天;另一方面不少銷售人員的基金投資知識缺乏也是硬傷。沒動力加沒能力的結果就是當年因為買基金而釀成的各種悲劇也是蠻多的,哪怕是定投都不一定能賺錢,順便還烙下投資基金不賺錢的梅花印。

直到2012年2月,央行開始向第三方理財機構開放基金牌照申請。最早獲得基金銷售牌照的4家機構是好買基金、眾祿基金,諾亞財富和東方財富(12.12 +0.17%,診股),之後同花順(37.88 +4.35%,診股),數米,和訊等陸續獲批得到基金銷售的牌照,至此第四股基金銷售力量為基金投資者而崛起。

當然萬事開頭難,一開始這些第三方代銷機構基本都是慘淡經營的,不要說銀行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就連基金公司和他們的合作也是聊勝於無,直到2014年A股一輪跨年牛市的出現,直接讓其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

我們現在都知道了,佼佼者就是東方財富旗下的天天基金。天天基金網2015年的基金銷售額高達7433億,相關營業收入高達24.4億元。7433億什麼概念,我給個參考指標,2015年公募基金的總淨值也就8.39萬億。

繼阿里的餘額寶之後,天天基金網再次讓大家見識了互聯網金融的威力,同時也讓各種大鱷們看上了基金銷售這塊肥肉。於是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2015年4月出資2億入主當年的四小天鵝之一的數米基金;中國平安(62.00 -5.40%,診股)旗下原本在P2P排行榜上常年排名第一的陸金所,也於2015年獲得基金銷售牌照並於當年9月8日開始代銷基金。後面還排排坐吃果果跟著企鵝,度娘,京東等小夥伴。

不要小瞧這些大鱷們的執行力,雖然至今我都未見螞蟻財富在基金銷售這塊上有特別大的動作(最大的動作貌似是把略土螞蟻聚寶改成了略不土的螞蟻財富),但以其強大的流量支撐,在螞蟻金服整合之後,其基金銷售必將發力。陸金所同理,背靠平安這棵大樹迅速轉型,其基金代銷業務僅3個月單日銷量已超10億,代銷基金超過2000只,不僅反超了同花順、眾祿、諾亞正行、和訊等老大哥,與好買和天天的差距也逐漸縮小,大有後來者居上的勢頭。

最新的數據是獨立的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已由4年前的4家暴增到86家。不過搶地盤(牌照)的時期已經過去,後面就要看各家的基金銷售能力,營銷手段和方式了。

對於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而言,雖然目前仍然處在一個起步階段,但是其相較於傳統基金銷售渠道的優勢還是有很多的,比如:

1、可銷售的基金種類更多更全。像天天基金網這樣的幾乎覆蓋了市面上所有發行的公募基金;

2、手續費更低。紅海之下默認都是基金申購費甚至認購費都打1折揮淚大甩賣;

3、對各基金的銷售態度更加中立。比如不會像銀行一樣專門推一些自己同門或者自己代銷的基金品種;

4、更有動力去真正的為投資者服務。比如提供有價值的基金投資諮詢,或者提供專業的資產配置組合,總之各種顧客是上帝,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幫基金投資者真正賺到錢,因為這是他們能在這個紅海中生存的不二法門。

我們來簡單看看這些第三方公募基金銷售機構的大致流派:

1、流量派

代表機構就是東方財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網,阿里旗下的螞蟻財富和平安旗下的陸金所,以及沒落的和訊網。東財通過其股吧積累了大量粉絲,很多是可以直接轉化為基民的,或許這個就是它能成功的關鍵;螞蟻的流量不用說了吧,只要她發力,必定會讓這基金銷售江湖大亂,可以參考當年的餘額寶;陸金所憑藉P2P排行榜的名頭加上背靠的平安大樹,目前轉型動作不錯。

2、研究派

代表機構好買網和被阿里收購的數米基金。他們主要以研究分析來帶動基金銷售,研究團隊篩選出優秀的基金產品,以基金精品店為主體,打造專家理財模式。

3、定製派

代表機構眾祿和鼎信匯金。此類機構以粉絲及圈子為主體,根據客戶需求聯合基金公司推出定製的基金產品,走定製化、精細化、分眾化之路。比如鼎信匯金曾和國泰基金合作推出國泰聚信價值,就是根據粉絲的需求來設計產品,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主動性和專業性。我只能說這個很好,但是這條路真的不太好走。

4、創新派

這個一般是一些新起的第三方銷售機構或者的模式,它們代表了一些引領潮流的基金銷售模式。我們都知道,對於國內廣大中低資產淨值的理財用戶而言最缺的不是產品,也不是購買的渠道,真正缺少的是適合自己的簡單易行的理財方案和投顧服務,而這正是這類機構的發力點。他們普遍秉承的一個理念是:讓過去只有高端人士才能享受的理財服務,向普羅大眾開放。這裡我不具體舉例了,大部分會被包含在我的智能投顧系列文章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