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高”籃球隊,這所學校圖的啥

拥有“超高”篮球队,这所学校图的啥

籃球課上,老師舉起學生體驗灌籃。

拥有“超高”篮球队,这所学校图的啥

鄧力在給育才學生上籃球課

最高2米10,最低1米9多,首發五人平均身高2米05。

這樣的數據聽起來像CBA球隊,甚至不弱於NBA球隊。不過,錢江晚報記者要告訴你的是,擁有這批“高人”的是杭州一所學校教師籃球隊——浙江錦繡·育才教育集團教師籃球隊。這支籃球隊的成員都是教師,除了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之外,主要職責就是給孩子們上籃球課,他們還把體育課搬到了浙超聯賽的賽場。

育才籃球課特有最萌身高差

學生只有老師膝蓋高

“身高不到我大腿,大概膝關節上面。”鄧力這樣形容自己給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小學上籃球課的情形。

身高2米06的鄧力曾經效力於CBA聯賽浙江稠州銀行俱樂部、浙江廣廈俱樂部多年,2011年退役後也曾經代表浙商銀行隊參加過業餘籃球比賽,2018年年初他加入育才,如今他的身份是浙江錦繡·育才教育集團的一名籃球老師。

在育才,鄧力每週有8~10節籃球課任務,作為專職籃球教師,他和隊友在育才的各個校區流動授課,學生有的是初中生,有的則是小學生,其中包括上面他說的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除了正常的上課之外,沒有比賽的日子他每週有兩次球隊訓練,有比賽的時候隨隊參加比賽。

“上課的時候,我先做示範,他們跟著我做。有不對的地方一般都是我彎下腰,去給他們指點這些動作。到了育才之後,彎腰的次數比以前所有的加起來都多。如果孩子們要跟我講話,我都會彎下腰或者蹲下去,把耳朵貼到他們嘴邊,這樣跟他們溝通。”

鄧力說,當籃球教師的感覺挺好的,孩子們蠻喜歡他的。特別是那些一年級的小孩子,除了幾個家長知道,孩子們完全不瞭解他以前的專業背景。看到他的感覺可能就是那種單純的喜歡——“哎喲,來了這麼高的老師,很激動,很興奮。”

給大一點的初中生上課則是另外一種情形。

“他們會網上去查,會問,你參加CBA時有什麼有趣的事?或者興奮地說,鄧老師我知道你在CBA時候的得分數據了!”

鄧力說,對他的這種好奇,很多時候也能吸引學生對他的籃球課感興趣。

育才中學黨委書記鬱龍旺告訴記者,隊裡類似資質的老師還不少,比如前鋒王澤銘身高2米10,曾經全額獎學金留美7年,打過NCAA(美國大學籃球聯賽),他當時的對手不少現在都是NBA球星。還有身高2米06的戴稚成,美國留學時也曾經在NCAA打過兩年。

打球之餘他們愛上了看書

有人還逆襲成浙大研究生

“以前打球剩下的時間,要麼就玩遊戲,要麼就是玩手機。來到育才以後覺得應該過點和教師這個職業匹配的課餘生活,多看點書,花點時間提升自己。”

來到育才不到一年,鄧力說幸福感頓然提升。一方面平時上課接觸的多是學生,孩子們天真浪漫感染了他,平時再怎麼不開心,看到這幫學生一下子煩惱就沒了;另一方面,課餘時間他和隊友開始看書,學習了很多以前打球從來接觸不到的東西。

“球場上我是老師,球場下我是學生。”鄧力說,2018年4月份加入育才後,暑假在訓練比賽之餘他讀了一本《狼圖騰》,還寫了觀後感,這對他來說是破天荒的。他讀的書裡面有些是學校指定發下來的,比如《幸福比優秀更重要》、《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學校每年都要買好多書送給老師去閱讀!

“教師這個職位蠻神聖的。我們當球員的時候經常有說帶髒字的口頭禪,那個時候很隨意的,但是現在上課我會特別注意,怕學生會模仿,我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裡,要給他們做個好的榜樣。”

像鄧力這樣發生很大變化的,育才籃球老師隊伍裡面還有不少。

“我們以前有個隊員,現在是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的體育老師,已經考上了浙大的教育學碩士。你不會相信,原本他來育才面試的時候連話都講不清楚,他知道自己有這個短板,就拼命練表達、練口才,一有上臺發言的機會他就搶著上,經過七八年的磨練,他已經是金牌主持人了。去年主持集團新生家長會時,沒有家長能猜得出來他是一名體育老師。”

3000學生在賽場同上一節課

在教室上一百堂也比不上

在剛剛經歷的一場浙超聯賽半決賽上,育才3000學生塞滿了比賽場館,育才教育集團董事長郜晏中說那是一節最好的體育課。

“最後18秒,81比81,全場鴉雀無聲,對方想打三分,不成。接下來育才隊反擊,全場的空氣都凝固了,張歡一路奔襲,2號位單打得手,霎那間全場歡聲雷動,全場師生家長擁抱、擊掌、狂歡!這樣的經歷,太寶貴了!學習過程需要的堅持、拼搏、不放棄,平時上課說一百次,都不如他現場親身感受,從這場籃球賽裡都學到了!”

為什麼這麼重視體育?這麼重視籃球?郜晏中有自己的理解。郜晏中認為,德智體美勞,智育對其他幾項的促進作用不太明顯,反倒是體育、美育、勞動對智育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家長們對智力培養的要求太過超前了,對其他幾項的要求幾乎都有所忽略。

“我無數次在家長會上講,課餘不用去參加學科培訓,不要去花這個冤枉錢。孩子有時間,讓他打球去、跳舞去、聽音樂去、動手實踐去。”郜晏中說,這是他在育才推廣“男籃女舞(男生打籃球、女生學跳舞)”的初衷。

育才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籃球聯賽,一個班裡有籃球隊員(男生女生都有),有啦啦隊員,有同學設計自己班級特有的隊名、隊旗,隊服,還有同學會穿上人偶的服裝成為隊伍吉祥物。一場籃球比賽,人人都參與,班級成員擰成了一股繩,贏了的班級提振士氣,集體榮譽感倍增,對於輸了的班級而言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肯定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分析場上的不足,及時調整,下次比賽繼續努力……在育才,籃球賽沒有輸家。

“團結、拼搏、不放棄、臨場反應、堅毅等等,很多有意義的品質都藏在這籃球裡。”郜晏中說,籃球隊員們在場上拼到自己能力的極限這個過程就是最好的教育,相比之下能否獲得冠軍並不是最重要的。

郜晏中說,他要學生在大場面、大格局中體驗籃球這些運動的團體魅力,從而擁有強健的體魄、廣闊的胸懷,在打好籃球的同時,還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的培養。育才一直在這麼做,育才也一直會這樣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