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系列(十二)猴狲红屁股

“猴狲红屁股”,就是我小时候对猴子的深刻记忆。

1.我的老家就是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后来成了金紫尖猕猴自然保护区。我小的时候经常随父亲去金紫尖半山腰的“驼背尖”的怀里烧乌炭。我们的炭窑座落在溪坑边,那里叫做“四窖基”。这个名自古就有,就是因为那里有四个窑的缘故。

2.我去烧炭的年光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样子。暑假一放,父亲就会逼我上山挑炭。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母亲早就烧好了饭,还给我们准备好了中午吃的玉米粿。上山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挑清茶午饭。为了给父亲节省一些力气用来砍柴、挑炭,这种小活就是我的了。

3.经过2个小时的攀爬,清茶也喝了一半,终于走到“四窑基”。我把清茶递给父亲喝完后,就找一个树荫之处放置稳当,不至于被风刮倒。这挂午饭可有讲究了,得挑一棵独立一点的柴树上,把够得着的枝条用柴刀削断剩下一个往上斜的小杈,再把午饭挂上去。饭袋的口子一定要扎牢。一个是防止蚂蚁爬进去吃粿,还有一个就是防猕猴群抢粿吃。

4.这个事真不是说瞎话,是我亲眼所见的。“四窑基”旁的原始森林里就住着一群猕猴。大致有20来只,带头的那只母猴总是背着个小猴子,它就有打开饭袋的本事。父亲爬上悬崖砍柴时就会就会留下我在炭窑边搬运柴火,顺便看着午饭不要被猴子抢吃掉。

我的家乡  系列(十二)猴狲红屁股

5.那时候,我很偷懒。扛一会儿木柴就会躺在溪边大石头上的阴凉处睡觉。虽说凉风习习,但是知了震耳欲聋地惨叫,总是惹得我心烦气躁,有的时候也会抓起一把砂石撒向知了停住的树灌之间。我知道那是徒劳无功的,但是还是要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连续撒了十几把,惊出一只猴子。这家伙在树枝头跳上跳下,一点也不在乎我的存在。

6.我的目光被它吸引,也许是好奇,就不想去赶它。只见它挑好一个树杈坐了下来。抓抓头,挠挠痒,悠闲地捉起虱子来。狗日的!还忒胆大,欺负我是个小人,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不好!我瞥眼一瞧,挂午饭的那棵树上去了一个大猴,午饭被它摘下来抢在手里。“哦哦哦!”我大声驱赶,好家伙!背着个小猴跑得还那么快,手里的午饭就是不肯撒手。我上下一数,乖乖,足足有10几只,它们在树梢跳跃着。原来猴子给我来的是“声东击西”法。

7.大猴跑去另外一棵树上,坐在树杈上开始解饭袋。我想,完了!今天的中饭算是泡汤了。我定要被父亲打了。情急之中,我捡起石块,使劲地扔去。也许是本能的逃生,大猴丢下午饭带领着猴群一溜烟全往悬崖峭壁处跑了。我赶紧跑去树下捡起午饭,玉米粿撒了一地,还好,饭袋子里还剩下一些。中午,我挨了父亲的一顿骂。怒火中烧,我止不住对猴子产生了痛恨。

我的家乡  系列(十二)猴狲红屁股

8.傍晚在下山的路上,碰上了放野猪夹子的“余二里”。我把今天的事告诉了他。“余二里”告诉我说,是得给它们点教训了,明天我请你们吃猴脑。山下还未成熟的红薯已经被猴群破坏了。我也没当回事,只是在心里想,看你有什么本事抓住它们。当天,“余二里”在夜幕里放下了他的野猪夹。

9.第二天,上山的时候,“余二里”真的夹牢一个猴子。那只猴子可惨了,一只脚都快断了,就剩一根筋挂在夹上。我走上前幸灾乐祸地想看看它的红屁股。“吱吱吱”呲着牙想咬我,我举起“打椎”在它头上敲了一下。害人精,再还敢抢我的粿吃了吧?父亲催促我赶快赶路,我只有依依不舍地上山了。临走时“余二里”还邀请我们晚上去他们家吃猴肉。父亲说,不去吃。我问,为什么?父亲告诉我,猴肉是酸的。我感觉不可思议,怎么会是酸的呢?

10.那天晚上我是没有去吃猴肉的。“余二里”也没敢杀,因为村里的干部跑去警告过他,杀死猴子要坐牢的。他当场就想把猴子放了,可是村干部说,你把它腿弄残了,就该给它养伤,把伤治好后再放生。我本想去看看猴子,可是父亲压在我肩上的炭逼着我不能停下脚步,一直往家里跑去。

我的家乡  系列(十二)猴狲红屁股

11.后来,这只猴子在“余二里”家呆了一年多。虽然是残疾了,但还是活蹦狂跳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在放假的时候特意跑去看了一眼。它被关在铁笼子里,个头还是那样大,只是一个脚掌没了,剩下一个圆包包。“余二里”给它吃玉米棒子、萝卜、花生。我当时认为,就这样养着吧!至少可以让村子里的孩子们看看猴子长得是个啥样的。

12.也不知道是养烦了,还是缺钱花,“余二里”牵着他的猴子坐船到县城打算卖掉它。在瑶村码头上,就有个老板想买下猴子,可是价钱谈不拢,不欢而散。“余二里”坐着船去县城。就在他要下船的时候,森林派出所的两位民警拿着手铐在等着他。猴子被没收了,“余二里”被拘留了。这个事,我还是后来在报纸上看到,才知晓的。哎!我为“余二里”感到冤。肯定是那个老板举报的。

13.这件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我依稀还能记起当时的情景。再后来,从县政府的告示上看到,金紫尖野生猕猴群已经被纳入保护动物群了。它们喜欢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杂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这些地方,往往是猕猴最理想的生活场所。告示上要求广大山民要保护好猴群,哪怕庄稼被吃了也不能伤害它们。

14.慢慢地,我就想通了。就是因为父亲他们对森林的不断索取,破坏了猴子的生存环境。猴子在自己生活的场所,找不到吃食,所以它们就会下山去破坏庄稼。村民才把它们当成了有害的动物来对待。久而久之,他们的数量就会减少。不过还好,父亲他们早已不在山上烧炭了。现在的森林又变得郁郁葱葱。猴群的数量越来越大。以至于山上的食物出现短缺。每年冬天,森林保护站都会在山上定点放置玉米,供猴群食用。

15.现在,山民们都懂得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他们不会去伤害那些野生动物。前年的冬天,我回乡下老家。就在公路旁,看到一只孤猴在田里拔萝卜吃。村里的一只大黑狗赶紧跑上去想去撕咬它。狗的主人连忙呵斥它,用棍子把那只黑狗赶走了。这件事,我感到很欣慰。

我的家乡  系列(十二)猴狲红屁股

16.我们之所以要拒绝猎杀、虐待动物的行为,实质上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过是对待人类同胞方式的投影而已,在捕杀、残虐动物时表现出的那种对生命不屑一顾的傲慢心态,同样可能被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