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雜誌榜樣欄目刊發工藝美院譚惠文事蹟:90後時裝設計師奪魁記

《高中生》杂志榜样栏目刊发工艺美院谭惠文事迹:90后时装设计师夺魁记

面向全國發行的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期刊、湖湘優秀出版物《高中生》雜誌,近期刊發了學校服裝系譚惠文同學業精於勤,敏於專業的故事,原文如下:

《高中生》杂志榜样栏目刊发工艺美院谭惠文事迹:90后时装设计师夺魁记

淡灰色的牆壁,深灰色的地板,白色縫紉機泊在日光燈的光芒下,像一艘艘船。但是,硝煙將起,“船”即將成為“戰船”,因為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第一輪選拔賽的哨聲就要在江蘇常熟工業學校的教室裡吹響。

從全國各所學校、各個市州、各個省的選拔賽中層層篩選上來的十名選手聚集在此,即將展開激烈的拼殺,爭奪十進五的名額。50%的淘汰率不是一件能夠讓人談笑風生的事,來自湖南益陽工藝美術學院的譚惠文坐在縫紉機前,覺得全身的肌肉有些僵。他開始深呼吸,這是多次參賽發現的調適方法。

“嗶——”哨聲響起,倒計時開始。

《高中生》杂志榜样栏目刊发工艺美院谭惠文事迹:90后时装设计师夺魁记

18個小時......

18個小時,必須完成時裝設計、立體裁剪、指定襯衣製作、製作褲裝和神秘盒子(飾品製作)五項工藝的比拼。這樣的工作量,若放在平時,何止一兩週?如此全方位的技能積累,更不止一兩年。

譚惠文彷彿回到讀高二時第一次參加湖南省技能大賽的現場。當時正值酷暑,他坐在正對大門的位置,門外是上萬名觀眾灼灼的目光。他的手一直抖,結果把一隻袖子的前後部分裝反了,只獲得一個二等獎。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現在的他稱得上身經數戰了。可是,為什麼還是緊張?是受制於這個與世界接軌的賽事的高級別,還是因為對手都是萬里挑一的高手?場外就站著專門為賽事配備的心理醫生,進一步證明這個賽事的氛圍之嚴肅與壓力之大,但他知道,最有力量的心理疏導來自自己。他開始深呼吸。

自我調適起到了效果,觀眾的喧囂像開了閥門的積水,從他耳邊退卻,他像潛水者沉入競賽中。眼前的布料是紗面緊緻的純白化纖布,針從上面過,一紮一個孔。線也是絲光線,相比棉線更滑且易跳針,一跳針就得拆線重縫——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留下被扣分的針孔。他調勻呼吸,小心翼翼地推動著手中的布料,像捧著一碗即將溢出的水。

3釐米長的針腳必須包含12針,明線的寬度必須保持在0.7釐米,十字形的邊縫對接必須整齊而流暢......每個“必須”都像一把矩尺,一個刻度,考量他對專業把握的精深度。他的心裡湧出對自己平時勤於訓練的慶幸,也對他的任課老師陳老師、學校服裝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提供給他的訓練機會萌生深深的感激。

越是參加高級別的賽事,越是讓他發現“臺下十年功”的重要性。他不會忘記當時為了提高專業水平,到處尋找工作室進行訓練的情景。那是剛進入工藝美術學院時,他還是一個因為文化成績不理想而未能考上綜合大學的失意學子。那裡面有他高中三年的努力,對成為優秀者的渴望,也有不想止步於平庸的不甘心。進入職業院校後,就與優秀無緣了嗎?他不相信。他學的是服裝設計與製版專業,除了學好理論,還得進行不斷的練習以使專業水平變得精湛,所以他希望找到一個對技能訓練有較大幫助的地方。

才開學呢,他就四處打探:“學校哪裡有提高專業操作水平的地方?”

一個學姐告訴他,學院有一個服裝設計工作室,由陳立娟教授負責,需要能堅持練習且有潛力的學生。不過,能夠堅持下來的人不多,譚惠文成為其中之一。

賽制規定,必須先裝袖剋夫(襯衣袖口)再裝袖衩,這與常規相悖,旨在考驗選手應對技術難度的能力。他把充滿汗水的手掌在身上揩乾,提醒自己細緻再細緻,因為違反常規的要求不僅讓袖衩的安裝極為困難,而且尺寸變長,稍一不小心就會縫歪。這時,袖臂上一塊烏漬躍人眼簾,讓他一下子僵住了。

這麼大的一塊烏漬扣分定然嚴重。

心怦怦地跳起來,似乎要衝出嗓子眼兒。這是新縫紉機上的機油惹的禍,他必須報告評委。

與此同時,其他幾名選手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評委會臨時決定,烏漬與選手的操作不當無關,不予扣分。

虛驚一場,但是後遺症還在,因為緊張而導致的肌肉僵硬還未緩和,他乾脆停下手裡的工作,連續深呼吸十幾秒後,才再次投入比賽。

結果揭曉,他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率先晉級。

你得有一千種蝴蝶結的打法

喧囂的大街上,人流熙攘,一個斜挎著包、雙手抄兜、個子高挑的男生經過一家奶茶店,停下了腳步。奶茶店前站著一個女孩,她正從奶白色的布包裡掏出錢買奶茶。男生盯著女孩看。女孩身著與布包同色系的短袖,一條灰色的斜裁長裙裹住窈窕的腰身,再傾瀉向下。女孩意識到男生的目光,扭頭瞪了他一眼。半分鐘後,她感覺那目光還在,於是再次回頭——這次看清了, 男生不是盯著她看,而是盯著她的裙子。

這個男生便是譚惠文。

這樣在別人看來異常的舉動發生在譚惠文身上很正常。路人身上裁剪別緻的衣褲,櫥窗裡個性紛呈的時裝,飾品店裡獨特的飾品......它們對譚惠文均有致命的吸引力。一經過它們,譚惠文便挪不動步了。

不少品牌時裝店的店員已經認識了這個只看不買的主。個別店員會在他進門後冷冷地拋出臨時誕生的規矩:不許用手摸,不許拍照。

除了關注街頭潮流,他還經常觀看時裝秀、瞭解時裝資訊。他的手機裡裝載的全是與服裝設計相關的APP和軟件。“如果比賽要求你打一個蝴蝶結,你得有一千種蝴蝶結的打法。”這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當中一位評委的話。

剛學裝呢大衣的里布袖子時,里布裝得皺成團。他拆掉,重裝,一二十次後,終於縫製平順,找到規律。

西裝袖形狀的把握是難點。他裁、裝、改,將每遍的效果進行比對、 記錄,與工作室的同學一起探討和分析原因。這一遍出來的袖子不夠圓潤是什麼原因?肩膀為什麼不夠挺拔?加一層襯底好還是兩層好?加多了好像顯僵硬,將襯底像金字塔一樣做有層次地疊加會不會好些呢......

真絲面料薄而滑,裁剪的時候易變形。經多次嘗試後,他發現上下墊一張紙包住布料裁剪就能夠解決問題。真絲荷葉邊的製作比一般面料的難度要大得多,加上真絲昂貴,不可能像一般布料拿來反覆試驗。他就與老師一起琢磨研究,終於找到了好方法。

“他非常愛思考,所以發現和請教的問題也多,進步就相當快。我們的工作室就需要像他這樣的學生。”陳立娟老師說。

《高中生》杂志榜样栏目刊发工艺美院谭惠文事迹:90后时装设计师夺魁记

於譚惠文來說,陳老師不僅是他的指導老師 ,而且對他有知遇之恩。譚惠文剛進人工作室時,有一次因為不懂規章違反了制度,被管理員罰一週不許來工作室。譚惠文急了:有那麼多的知識和問題要學習和解決,怎麼能不來?情急之下,他找到工作室的負責人陳立娟老師,請求網開一面。

陳老師見他如此好學,便同意了,但前提是看他接下來的表現。譚惠文當然沒讓她失望,以超乎一般人的勤奮和領悟力贏得了她的肯定。

2017年,他從省級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代表湖南省參加了全國技能大賽,奪得第一名。當年年底,他從第45屆國際技能大賽的各個院校、市州、省的層層選拔中勝出,以湖南省唯一代表的資格參加全國的遴選賽,贏取世界技能大賽的人場券。此次大賽分為兩場,第一場“十進五”的爭奪中,他又奪得第一名。

世界很喧囂,專注走自己的路在譚惠文看來趣味盎然。年僅21歲的他,未來的路還長,也因此更加讓人充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