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鬼才宁浩

今年的春节档又是一番龙争虎斗,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演员都在这一节点上映自己的作品。

但是其中的“神仙组合”却不是星爷与王宝强的《新喜剧之王》,而是黄渤+沈腾+徐铮+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从目前预售的结果来看,《疯狂的外星人》的前景一片大好,然而,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寂静一样,看似美好的事物总会潜藏着不安。

这并不是质疑宁浩的能力,而是十年未见,这江湖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所以,一切的疑问,恐怕都要等到电影上映之后才能知分晓。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宁浩跟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不同,那些民族意识和文化觉醒和他结缘不深,与第六代导演娄烨、贾樟柯也不一样,不像他们总在不可说的边缘试探。

宁浩的电影更加注重底层小人物的社会处境,不论是“疯狂系列”还是《黄金大劫案》、《心花路放》,无一不是为生活挣扎,在人性之间游走的“蝼蚁”。

生活的压力稍大一点就有可能将他们压垮,但在宁浩的电影里这种苦难成了笑料,因为没有什么比开心更难。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如果宁浩的电影光有喜剧元素,那真是小瞧了他了,他对黑色幽默拿捏的精准度,甚至超过冯小刚。

宁浩在采访中说过:

“我觉得喜剧其实是一种批判,笑声是一种批评,人们看到值得批评的事情往往会发笑。

《疯狂的石头》是贪婪,《疯狂的赛车》是癫狂,《黄金大劫案》是愤懑,《心花路放》是谴责,每一部电影在看似喜剧的外壳下都有一个立得住深究的主题。

这便是宁浩,艺术仍在,有趣依旧,难能可贵。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一直觉得宁浩就是“鬼手裁缝”,可以把被我们扯的七零八落的现实在他的电影里缝合起来,所以每当我们看完他的电影之后都会生出一股惆怅。

时代进步、人物挣扎、道德异化、信仰沦落、人性丧失……好似掺杂了黑色的尘世笑谈。

这种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动于衷,也是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能为力,本质都是欲求不满从而产生不同解读的笑声。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那么在宁浩的电影里,角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

或许从林旭东对他的评价中可窥探一二:

“宁浩是个对自己的生命经历时有感悟的人,生活中的种种遭遇,都会点点滴滴地积淀在他的经验世界里酿成创作的素材,一旦灵感闪现,他就在银幕上创造出了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概念衍生物。”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在宁浩的电影里所有黑色幽默,有对社会不公的嬉笑怒骂,也有安于现状的得过且过,同时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输出也有涉猎。

他的电影从来不对现状妥协,不论是小人物还是身份显贵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不同的阶层,但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改变一成不变的环境。

这种思想的注入又何尝不是宁浩自己。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父母都是工人,在他们的期望中宁浩长大后应该去做生意,但是不愿意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的宁浩毅然选择了从事影视行业。

没能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宁浩在北京师范大学选修了图片摄影,纵然与自己喜欢导演学科相差甚远,但他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剧、导演。

也是在这段时间,宁浩拍出了《星期三、星期四》、《香火》、《绿草地》三部艺术类的佳作。

而后在圈子内小有名气的宁浩迎来了诸多导演的机会,他也面临到底是坚持文艺片还是顺从潮流去拍商业片。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关于抉择问题,宁浩很清楚。

身为严格的创作者,没有思考的东西是不能拿出来的,不管自己所导的电影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

他将艺术性倾注在角色的灵魂之中,在商业片的外衣下令他们有血有肉,所以他们都具有了市井众相,不那么伟光正,也不那么正能量,大都为了一己私欲活着。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真正留下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所以他的电影才能被反复提及称赞。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主题如何鲜明,归根结底,其实都在谈一个问题——欲望

正是有了这份欲望,我们才变得贪婪、担忧、茫然、焦虑,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在追逐这条路上眼里只有终点。

不论感怀了多少遍的“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到头来,始终学不会慢下来,等一等灵魂。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多数人都对名利趋之若鹜,尤其是声色犬马的花花世界,恨不得一窝蜂的把你的价值压榨干净。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翻看宁浩电影里的角色,哪一个不都是为了欲望在压榨着自己的价值

他的电影有着周星驰的“功效”,起初看着看着就笑了,后来笑着笑着就哭了,恍然明白过来,这不就是我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嘛。

还能笑说明生活还过得去,当笑不出声来时,生活便没了任何意义。

从未研究过喜剧的宁浩,只是把现实中的荒诞搬上了大银幕。

宁浩的底色是悲凉的,电影里的人物无可厚非地都有了心酸,在欲望之外,那种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的瞎扯都能在里边找到影子。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疯狂的石头》里的包世宏,上过警校的他一心想当个为民除害的正义使者,却成了将要倒逼的厂子的保安,还被拖欠工资八个月,生活拮据,试过去改变最终还是没有起色。

还有笨贼三人组,正在事业上升期的道哥,上了大嫂的小军以及拥有飘逸发型的黑皮,三人都想通过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做出一番大事。

结果呢?一个死于非命,一个被逮捕,一个在马路上被人狂追。

他们都是小人物,在现实面前,他们的经历近乎荒诞,但他们都有着一样心酸的结局,那便是,他们的努力最后都妥协了生活。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疯狂的赛车》里“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姐夫小舅子,来到大城市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回到村里能够和自己的爱人结婚。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绑架、勒索,甚至阴差阳错地卷入卖白粉的勾当,追着警察销赃。

这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唯一来钱快的方法,虽然过程叫人捧腹大笑,二人张口就来的顺口溜也是传神之笔,但最终的下场还是遵循了小人物的悲惨。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这种悲凉在《心花路放》里同样存在。

纵然电影围绕的是去大理的过程中一路上的猎艳之旅,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物内心的孤独和生活并未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程度。

他们表面上看似快乐,实则内心极度不安与空虚,他们放肆地用各种活动来填满每一刻的时间。

一旦停闲下来,却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接下来的人生。

这种装出来的欣喜最为心酸。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除此之外,宁浩的内心也是疯狂的,他要表现现实的荒诞也要突出自己的呐喊。

他很娴熟地把“世界于我不公,我为何要报以善良”的态度彰显出来,透过每一个角色凶狠的手段来剖析小人物生存的命题。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能够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内地第四位票房破亿

的青年导演,宁浩自然不是平庸的。

他的风格立足于小人物的荒诞,启发大时代的思索,在欢笑背后蕴藏着不浅显的含义,有剖析、有讽刺、有屈服,同时也不缺坚持。

在大多数导演都在不知所以地赶片场,浑浑噩噩地被资本裹挟着前进,宁浩却能够恬静闲适,如闲云野鹤般在世间行走。

他没让自己浅尝辄止或停滞不前,他知世故而不世俗,他懂得让步,也明白生活不如诗,当转身撞到现实时,也收敛起自己的刺。

放眼春节档,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走进电影院

这是宁浩的高明之处,他摸的懂商业片的脉络,也坚持着艺术片的内核。

他的疯狂不在于他的“疯狂系列”可以创造出多少票房神话,而是他知道无论外界对他的褒奖多么高,只有质量才是他被称为“鬼才”的根本。

观看电影请私信小编:电影,二字即可获得资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