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崇左,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是廣西邊境線陸路最長的地級市。轄1個市轄區和5個縣(江州區、大新縣、扶綏縣、龍州縣、天等縣、寧明縣),代管憑祥市。總面積17440平方公里,總人口249萬人,常住人口206萬。榮獲國家森林城市、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十佳魅力城市”、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時,今崇左市轄地屬象郡。漢時屬象郡、鬱林郡。隋時屬鬱林郡。唐屬嶺南西道。宋末屬邕州。元屬太平路、思明路、鎮安路、龍州萬戶府等。明分屬太平府、南寧府、思明府、思恩府等。清分屬太平府、鎮安府。

2、民國初年,屬鎮南道等。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土歸流,即廢除世襲土司,改行臨時任命的流官統治,併入或分置為扶南、綏淥、同正、崇善、左縣、寧明、思樂、明江、龍州、上金、養利、萬承、雷平、龍茗、鎮結、向都、憑祥等縣。

3、解放後,在廣西省人民政府領導下,今崇左境域和周邊地區,曾設有南寧、龍州、武鳴3個行政專員公署(專區)。 1951年1月,武鳴專區撤銷,1952年8月11日,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龍州專區改稱崇左專區。)、鎮南、思樂等8個縣。 1953年,賓陽、崇左兩專區合併為邕寧專區。同年,又撤銷邕寧專區。1957年,新置邕寧專區,1958年,邕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委。11月,南寧地委改稱南寧專區。 1971年,南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地區。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原崇左縣改稱江州區。

二、地名來歷

1952年,崇善縣和左縣合併置崇左縣,以崇善、左縣2縣字首為縣名,“崇左”由此而得名。

三、風景名勝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1、石景林·園博園。位於崇左市城南新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石景林景區屬喀斯特岩溶地貌,具有“皺、透、漏、瘦”的岩石特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2、 國際•如意島景區。由6公里天然水域湖泊組成,3A級旅遊景區。由於景區境內屬喀斯特內陸山脈,丘陵起伏,在湖區形成自然的“如意島”形態,湖區內石林林立、景緻優美、有巖洞無數、曲徑通幽,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3、太平古城。位於崇左城區太平鎮,地跨左江南北岸,古有“麗水四折,環其三面,其形若壺,故名壺城”之說。指三面被左江環繞,為一個右岸的牛軛狀河堤。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4、南津古渡。位於崇左市城區左江南岸,與原太平府南門隔江相望,故舊名叫府前渡。南津歷史悠久,自皇祐五年(1053年)設置太平寨時就有渡口,因津頭地處南岸,形似石梯,從江邊架到岸上,道狹陡峭,為天然石蹬,是北岸通南岸必經之路,故名南津。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5、白頭葉猴生態公園。位於崇左市江州區羅白與板利西鄉交界處,屬弄官自然保護區內。是以白頭葉猴為主要代表的生態公園。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崇善左縣首字得名,十佳魅力城市

6、左江歸龍斜塔。位於崇左市江州區太平鎮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鰲頭山的小島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稱奇觀。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廣西唯一的斜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