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研究系列之四(存储器):自主可控,存储之道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吉森 日期:2019-03-11

存储器为半导体第一大细分领域,市场空间超过1200亿美元

集成电路占半导体比例超过80%,是重中之重,集成电路又分为逻辑电路、模拟电路、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四大类。根据WSTS数据,得益于手机和云服务的强劲需求以及供应商集中度的提升,2017年全球存储器价格持续攀升,市场规模达1240亿美元,成为半导体最大细分领域,占比高达30.1%。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存储器为DRAM存储器和Fash闪存芯片,具体而言,2017年DRAM销售额为728亿美元,同比增长74%;NANDFash销售额为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4%;NORFash约16亿美元,SRAM约3.6亿美元。

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助力存储产业高增长:存储产业具有强周期性和高成长性,下游新兴应用市场不断涌现,存储需求持续旺盛。2016年以来,受到下游服务器、手机、汽车电子等领域强劲需求驱动,三种存储器都迎来景气行情,出货量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2018-2020年DRAM/NAND/NOR下游需求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0%/40%/20%。其中,IDC爆发与消费电子内存升级,将成DRAM成长最大动能;SSD和移动终端为NANDFash主要需求增长来源,企业级SSD有望成为最大推动力;NOR传统市场已经触底,AMOLED和TDDI渗透率提升为NOR需求核心推动力。

存储器行业均呈寡头垄断,国内厂商亟待突破:存储器行业DRAM/NAND/NOR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在经历产业转移,企业兼并之后,目前呈垄断竞争格局。DRAM领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足鼎立,CR3超95%;NAND领域除了DRAM三巨头外还有东芝和西部数据,CR5达97%;NOR领域则由美光、Cypress、旺宏、华邦电和兆易创新垄断,CR5超90%。目前来看,除了NORFash有国内厂商身影,其他领域大陆企业均缺席,与国外的技术,规模等差距较大,自主产品亟待突破。

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中国存储产业迎来最佳发展良机:当前我国IC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叠加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大趋势,中国存储产业迎发展契机。目前,在存储领域国内企业已在奋力追赶,形成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大阵营,分别专注于NANDFash、DRAM和利基型DRAM。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存储器产品逐步成熟,国内存储芯片将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越来越小。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中国存储芯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国产替代值得期待。

重点标的:重点推荐兆易创新(603986):国内存储器龙头,Fash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结构不断优化,MCU快速增长,重磅切入DRAM赛道,打开成长新空间;建议关注长江存储。

风险提示:国内存储研发与产线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