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能源疑遭前管理層“焦土政策”

新潮能源3月11日晚間發佈公告,確認了前期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6.5億元閒置募集資金尚未歸還募集資金賬戶。按照監管規定,這筆資金應該於3月9日歸還募集資金賬戶。公司此前一度嘗試將閒置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但該議案最終未能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6.5億元募集資金的去向與公司近期頻頻爆出的投資損失有何關聯,成為投資者及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在監管部門多封問詢函的推動下,公司核查一步步推進,背後隱現的邏輯逐步顯現。

資金不足

對於6.5億元資金無法歸還募集資金賬戶的原因,公司給出三點解釋:一是公司目前境內資金不足以歸還募集資金,且目前公司境內融資困難。從公司近期的公告可以看出,由於公司前任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投資行為,已造成公司9.7億元對外投資和1億元對外借款無法按時回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境內貨幣資金餘額約為4000萬元。其中,2968.6萬元處於被凍結狀態,實際可使用貨幣資金僅約為1031萬元。

二是公司境內募集資金銀行賬戶被司法凍結,存在歸還後的募集資金被凍結或劃轉的風險。公司因對外投資和暗保等事項已捲入多起訴訟,導致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截至公告日,公司募集資金賬戶餘額合計595.35萬元。其中,公司境內三個募集資金賬戶被凍結,被凍結賬戶中的募集資金亦全部處於凍結狀態。

三是公司境外資金歸還募集資金監管賬戶存在合規性障礙。公司境外子公司由於發行高收益債券而需要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且在高收益債券和銀行循環信貸存續期內,公司境外子公司的資金均需嚴格遵守約定的使用用途。儘管公司境外子公司仍有約7億美元的循環信貸提取額度,但因合規性致使資金歸還至募集賬戶存在障礙。

公司現任董事會和管理層表示,一直在積極探討解決上述募集資金問題的方法,擬通過包括新增銀行授信、盤活境內存量資產、積極推動歷史遺留問題和訴訟案件妥善解決等方式,儘快歸還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

去向成謎

對於6.5億元資金的去向,上交所多次下發問詢函予以關注,要求公司查實資金真實流向,是否與公司對外投資損失等事項有關。

查詢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公司此次無法歸還的6.5億元募集資金來源於2016年4月的非公開發行。公司當時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21億元,除了6000萬元用於支付中介機構費用外,剩餘資金計劃全部用於公司在北美油田的開發和運營。最終,除12.3億多元投資於北美油田開發外,公司於2018年3月和7月兩次分別使用閒置募集資金6.5億元和25250萬元暫時補充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流動資金,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2018年3月12日,公司從募集資金專戶上彙集資金6.5億元用於臨時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從時間順序看,2018年的資金使用與公司此前年度的對外投資看似不存在關聯關係,但公司核查資金真實流向後的結果卻暴露了二者的關聯性。以公司2018年6月償還煙臺農商行牟平武寧支行1.2億元貸款為例,該筆資金從銀行借出後,其中11220萬元分多筆轉入公司子公司浙江犇寶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用於支付長沙澤洺創業投資合夥企業。而長沙澤洺1.7億元隨後即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至今仍未能收回。

此外,核查信息發現,2016年6月投資購買2億元方正東亞信託產品、2015年12月-2016年6月2億元投資北美藍鯨、2016年12月6億元投資哈密合盛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期間,公司使用的資金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借款。

由於貨幣資金在法律上屬於種類物,公司無法判斷募集資金是否存在被直接或間接挪用、佔用等違法違規的情形。

此外,6.5億元借款在2018年3月12日到2018年6月4日期間被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但其中大多數借款均未到還款日,為提前償還,提前時間有的甚至長達半年。而2018年6月,股東大會投票改組了公司董事會,並隨後新聘了管理層。公司有關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前任管理層在離任前採用了“焦土政策”,打破公司常規的資金週轉節奏,突擊償還貸款,並導致公司陷入窘境。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