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在隋朝之前,並非每一個君王都有著自己專屬的“廟號”。而只有生前為國為民有過大貢獻,並且值得子孫後代都一直敬仰的皇帝,才能得以被後人追加上“廟號”,來表示為他永立廟祭祀。並且“諡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難完全表達出後人對皇帝的評價的,因此“廟號”則很好地補充了對先皇的評價。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大大小小無數個皇帝。而在諸多的皇帝之中,最為與眾不同的就數康熙了。而從人們給他的廟號也可以看出他曾做出多麼偉大的豐功偉績,他的廟號為“清聖祖”。

當然如果能被追加為“聖祖”這一廟號的,那麼必然是為了後世蔭福的開國者。但是,康熙並不是第一代開國皇帝,並且即使是按照滿清入主中原以後來算,康熙也應該是第二代。但是這樣的他又怎麼會被後人追諡為“祖”,並且是“聖祖”呢?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康熙這一生做出了貢獻可謂是不計其數。他十三歲的時候就擊敗鰲拜將政權徹底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後也安定了各地的藩王,還將收復了臺灣,將其重新納入大清版圖之中,對於自然天災他也非常放在心上。

治理黃河水患,並且減免各地的賦稅,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為國為民的豐功偉績。在他執政的四十年以後,整個中原都被他治理得順風順水,清朝的影響力也達到了頂峰的狀態。

對於康熙,日本人也是推崇之至的,稱他為“上國聖人”。二戰期間,日本人專門研究了少數民族佔領政權的歷史,就對康熙愈加尊重和佩服。他們認為那段歷史中,中國如何的強盛,也都是歸結於康熙皇帝的勤政愛民的治國之才。在康熙知道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為了選擇出繼承人所做的舉動才更加體現出了他的機智。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那就是由盛轉衰的過程。在一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總是充滿朝氣蓬勃向上的,統治者一心為國為民,而大臣們也恪盡職守。但是時間久了總是會出現一些貪官汙吏,他們就像病毒一樣在文武百官中擴散開來,而統治者可能也會變得腐敗不思上進,於是這個王朝也就會慢慢走下坡路。

康熙統治時期也是不例外的,在康熙五十年的時候,儘管表面看起來全國都一片欣欣向榮,百姓都安居樂業,但是其實在聖光照不到的地方已經開始逐漸有黑暗勢力發展起來了。儘管康熙對於這些貪官行賄受賄也是知道的,但他畢竟年事已高,想再撰寫出重振朝綱的大文章又談何容易?

而他認為,想要改變現狀,靠年邁的自己已經是不可能了,他現在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挑選一個正直善良並且能夠有博大胸懷的繼承人,這樣才能使得大清繼續繁榮下去。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其實,自從努爾哈赤起,就有一套非常精良的挑選繼承人的方法,那就是讓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參與政治管理,讓他們加入各個部門去親身學習,或者去全國各地體驗生活,而在他們實習或是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老皇帝就能通過他們的來觀察他的心性、能力等等,而其實在這過程皇帝的心中就已經有了最佳的人選。

這個方法是清朝皇帝中一直傳承著的,康熙自然也是選擇了這樣的方法。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兒子在考核中有著怎樣的表現吧。

他的大兒子雖然是太子,不過為人懦弱,看起來如果成為皇上,以後也只會是個昏君,而被康熙貶謫了兩次。

三兒子平時看起來非常的圓滑,並且他也是個心計很深的人。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八兒子則非常的自信霸氣,並且他也很會籠絡人心,不但招攬了朝中重臣為他所用,而且連九皇子、十皇子等等都站在了他的陣營中。在當時,朝廷上下議論紛紛,許多人都認為八皇子對於下一代繼承人的位置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他的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都是俠義之士。不過,這兩位皇子卻都顯得有些有勇無謀,儘管他們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無盡的作用,但是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才能。而且由於康熙的兒子眾多,各個兒子之間的政治關係紛繁複雜,其中八皇子和十四皇子看似是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但是在背地裡又偷偷禍害對方。

因此在這麼關係混亂的情況下,只有一個人顯得格格不入,那就是四皇子胤禛。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任何政治鬥爭,在實習的過程中也是恪盡職守。但是,百官都是不太願意和他接觸的,因為他實在是太鐵面無私了。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面對貪贓枉法的事,照道理大家心裡都有數,也就不願意多管,但是這位四皇子卻根本不給任何人情面,因此他也在無形之中得罪了不少的官員。

這些皇子的行為,康熙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不過他始終在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之中糾結,到底選擇誰呢。為了做出最後的選擇,他便找來了唯一能出入御書房的布衣方苞先生,並問他:“我的兒子都不錯,但是四兒子和十四兒子是最得我心的,那麼他們倆之中誰更適合繼承大統呢?希望先生給我一點建議。”

而方苞先生也不愧是學識淵博之人,他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暗喻道:“這件事是皇上的家事,我一個做臣子的也不敢多說什麼。不過,天子家裡的事情,也就是國家的事情,那麼我作為臣子也就可以說幾句了。我有兩個方子可以為您分憂,一是治國就像炒菜,廚師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在的天下火候還不夠,是需要一個能夠爆炒的廚師;二是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面,不光要看皇子本身的能力,皇孫也是應該考察的一點,如果皇孫也是非常有能力的,那麼至少可以保證大清三代昌盛!”

清朝唯一被稱為“聖祖”的皇帝,日本稱他“上國聖人”,推崇備至

此話一出,康熙也突然如醍醐灌頂一般明白了。既能夠爆炒又有優秀皇孫的,那非四皇子胤禛莫屬了。於是他就開始默默為胤禛鋪路了,他剪去了八皇子的羽翼又將十四子放出去,不准他回來。直至他去世,十四皇子也沒能見上他一面。他心裡又何嘗不難受呢?可是為了胤禛,他也是忍痛割愛了。這種決心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對於康熙的為人,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