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京東“挖角”原 IBM Waston 首席科學家到底為何

京東宣佈原 IBM Waston Group 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博士正式入職京東,出任京東集團副總裁,負責 AI 研究與平臺部相關業務。

周伯文於1991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獲學士學位,後留學海外,獲得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博士學位。2003年,周伯文進入IBM工作,曾擔任 IBM Research 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院院長、IBM Watson Group 首席科學家、IBM 傑出工程師等職位,負責 IBM 全球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基礎研究方面的戰略和執行。周伯文還曾獲得多個 IBM 傑出技術成就獎和傑出技術發明獎。此外,還曾獲 IBM 傑出技術領導成就獎和 IBM 公司最高獎"Best of IBM",可謂是一名傑出的科學家,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被挖角到了京東。

覆盤:京東“挖角”原 IBM Waston 首席科學家到底為何

人工智能正在興起,國內外各大公司為了不被時代拋棄,紛紛轉型,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國內巨頭和國外巨頭的“挖角行動”就一刻也沒有停止。

京東作為國內數得上名號的大公司自然不願意輸在人員上。京東不僅建立了硅谷研發中心,還挖來了人工智能專家周伯文和微軟雲 Azure 的負責人申元慶。

周伯文加入後京東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主要負責京東人工智能研究與平臺部的相關業務,明確聚焦於 AI 算法的創新,同時結合京東的應用場景和現有成果,為“零售基礎設施”中與 AI 相關模塊賦能。

覆盤:京東“挖角”原 IBM Waston 首席科學家到底為何

簡單來說,周伯文加入京東後,扮演的主要是兩個角色:一個是以學術為主的科學家角色,另一個是以應用為主的賦能者角色。京東也想利用周伯文的專業才能,搶佔人工智能的市場,使公司能發展壯大。

周伯文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有著紮實的理論基礎,能夠在學術上做出創新;另一方面又能邁出學術的象牙塔,嘗試真正的商業化其技術,這種人材是各大公司想要爭奪的“香餑餑”。

百度在谷歌退出後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靠著搜索引擎便獲得了大量收入。但是隨著百度血友病吧被賣、“魏則西事件”的發酵,百度的品牌受到了極大的損害。無論是出於對未來的危機感,還是對現在的品牌貶值的擔憂,百度在很早以前就在思考自己的轉型,而押注的便是人工智能。同樣京東也不甘示弱,京東也在人工智能方面傾注大量財力物力,挖角大量人材,力求能搶佔一部分人工智能的市場,而招攬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周伯文就是京東的重要一步。

覆盤:京東“挖角”原 IBM Waston 首席科學家到底為何

雖然是京東的副總裁,但是周伯文的辦公室也並不寬敞,一張辦公桌、幾張辦公椅簇擁著,構成他工作時的絕大部分空間。桌上堆著各種文件資料,令原本不大的桌子更顯擁擠,還需要小心轉動桌上的電腦,否則可能會將桌旁的資料“掃”到地上。周伯文就在這小小的空間做出了一項又一項成果,使京東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發展壯大。

周伯文按照自己的設想,搭建了有別於其他任何公司的,京東AI獨有架構:AI開放平臺NeuHub、AI研究院和AI+創新商業模式,給京東帶來了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