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群眾 初心不改

心系群众 初心不改

(戲曲進鄉村 歡樂送萬家——全國戲曲進鄉村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摘登)

我院有演職人員218人,設有楚劇、漢劇、黃梅戲三個團,同志們都秉持著“戲比天大”的理念,非常敬業。很多同志常年在基層演出,有時候一出去就是幾個月不回家。逢年過節更是早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奔赴鄉村,開展送戲下基層活動。

湖北農村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戲曲進鄉村的最大難題就是觀眾不集中。我們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就是充分發揮演職人員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時,在農村演出,一天輾轉幾個村子,連續演出兩三場,基本就是上車就出發、下車就演出、演完再上車、上車再出發的狀態;有時,一天兩場有時甚至三場戲演下來,已是晚上十一二點,為了第二天及下一個點能如期演出,演職人員連夜卸臺裝車,熬夜奔波到下一個演出點再裝臺,很多時候一天只能吃一餐盒飯;有時,車子不能上山,只能頂風冒雪、披星戴月,徒步穿行在大山之間;有時,深夜演出歸來,碰上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得擠作一團、忍凍捱餓。要問苦嗎?確實苦。但是,為了讓鄉親們及時看到戲,演職人員仍拖著疲憊的身體,盡力把演出做到最好。也正是在大山深處,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親們的期盼和欣喜,找到了戲曲演員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我們抽調精幹力量,組建以楚劇、漢劇、黃梅戲、共青團、戲曲名家為主的5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分赴崇陽、神農架、保康等地的偏遠鄉村,用一場場情真意切的演出,把黨和政府的聲音送到千家萬戶群眾的心坎上。在開展送戲的同時,我們主動與基層戲曲團隊聯繫,開展戲曲人才傳幫帶,幫助他們提高創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為了推進戲曲進鄉村活動順利開展,我們還制定了系列激勵制度。一是對劇院市場開發部,每年都要簽訂不少於100場的下鄉演出責任書,並直接與工資掛鉤。二是與楚劇、漢劇、黃梅戲團簽訂年度演出責任目標,鼓勵他們超額完成任務。僅2017年近600場的演出中,進鄉村演出就達280餘場。三是聘請市場營銷推廣人員,按照演出收入的5%至20%進行獎勵。四是對劇院演職人員的職稱評定、工資晉級、年終考核,均與演出、創作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掛鉤,並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民主評議來核定工資待遇。

至今,我院已累計下鄉演出一萬多場,在全省範圍內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作者:楊俊,系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3日 15版)

心系群众 初心不改
心系群众 初心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