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要說寶玉的性格特點,一個懦弱沒擔當是沒跑的。如果寶玉在王夫人趕走金釧、晴雯、四兒等人的時候站出來,這些女孩也不至於落得如此結局。

但是有人說都是因為寶玉沒擔當,一直不對長輩表明自己的感情,寶釵黛三人才會以悲劇收尾。對於這種說法,我是不贊同的,在前80回,寶玉一共四次表明自己對金玉良緣的態度。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第一次:端午節,元春賞下端午節的節禮,唯有寶玉、寶釵的相同,比眾人多一串紅麝珠串。寶玉、寶釵對此都有些不自在,寶釵見了寶玉,分明看見,只裝沒看見,低頭過去了。而寶玉直接把自己的東西拿給黛玉挑選,寶玉的意思是讓黛玉挑那串紅麝串,這樣寶釵的珠串就和自己不成對了。可以說不管元春賞賜紅麝串有沒有暗示金玉良緣的意思,但既然寶玉、寶釵都覺得不自在,就說明他們意識到什麼,那寶玉的行為寶釵難道就看不懂?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第二次:元春賜下紅麝串後,讓賈母到清虛觀打平安醮。到了清虛觀,賈母又遇到張道士要給寶玉說親,而張道士要說的那個姑娘正好和寶釵同歲。接下來,寶黛都因為提親一事不自在,又聽見黛玉提及金玉之論,寶玉也生氣了:別人不知我的心也就罷了,你竟然也拿金玉之論堵噎我,可見我心裡白有你了。黛玉也惱了,提起金玉之說,你要是一笑而過,淡然以對,那才說明你無意金玉良緣,你反應這麼激烈,可見對金玉之說也是上心了。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寶玉說不過黛玉啊,心裡急得不得了,只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不就是金玉良緣嘛,那我把玉摔了,就不存在金玉良緣了。薛家那個金鎖非要找有玉的配,千萬別找我,我不要這玉了。

對於寶玉要摔了通靈寶玉,寶釵並不是毫無反應。先暗諷寶玉說身體不好沒來薛蟠的生日宴上只是託辭,借楊國忠暗諷寶玉,又說寶黛和好的舉動是負荊請罪,對小丫頭靛兒(墊兒)發火,說的小丫頭連忙跑開。寶玉說她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她尚且只是訕訕,這次卻句句機鋒,可以說極不尋常。而寶釵的反常舉動恰好緊跟著寶玉摔玉。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第三次:王夫人提了襲人的份例,讓襲人享受姨娘的待遇。寶釵前來怡紅院,不巧寶玉正在午休,而襲人又借脖子低久了,怪酸的一事離開了,於是屋裡就只剩下寶玉、寶釵兩人。寶釵看見寶玉的肚兜實在可愛,就接著做了起來。本來這也是溫情暖暖,歲月靜好的畫面,偏寶玉的一聲驚呼,破壞了這個畫面:“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第四次:寶玉聽說黛玉將來總是要離開賈府的,寶玉聽了,便如頭頂上響了一個焦雷一般。兩個眼珠兒直直的起來,口角邊津液流出,皆不知覺,怡紅院亂成一團。後來紫鵑解釋清楚,林家早沒人了,不會有人來接的,去了半條命的寶玉立刻就好了。一言定生死,可見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之深。這件事雖是表明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但也說明寶玉無意金玉良緣。也正因為此,王夫人才不敢用父母之命直接定下寶釵。個人認為高鶚續書中,寶玉痴傻,由人擺佈才娶的寶釵有一定道理。

寶玉四次表明對金玉良緣的態度,薛家卻視而不見

寶玉如此清晰的表明自己對金玉良緣的態度,和對黛玉的感情,薛家要真是疼閨女,再看中寶玉也會有所猶豫。寶玉娶了寶釵,最後卻選擇出家,確實不負責任。可寶釵在明知道寶玉感情的情況下,選擇嫁給寶玉,本身就是一場賭博:贏了,自己取代黛玉在寶玉心裡的地位;輸了,一輩子擁有一個有名無實的婚姻。自己選擇的路,再難也得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