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2018年马上就要结束,按照精子和卵子结合成胚胎起的时间计算,最年老的90后马上即将完成30岁的人生旅途。30岁,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年纪,已经无法“为赋新诗强说愁”,十年前无病呻吟还能吟诗作出些甜蜜忧愁、风花雪夜,可面对三十而立的这道坎,再也无暇顾及它,脸上也多了些风霜,再多的天真也是“老天真”。

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是罗曼罗兰在其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对现在90后最好的诠释了。这类人被称为夹生人,就是活在成熟世故的成年人世界,心里却充满了少年心气,但是却又无力去挣脱,或则可以解释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以此养活自己。

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家庭,但是他从小展现出了异人的音乐天赋,被人们称为“在世莫扎特”。然而,家庭的贫困和耿直让他在生活中吃尽了苦头,他不愿意对人阿谀奉承,对小人也不会姑息,因为得罪小人从而丢了工作。在音乐上也被人嫉妒、诟骂,最后甚至一怒之下犯了杀人罪逃到了巴黎。命运本以为开始眷顾他,在巴黎他的音乐事业也开始有了起色,交到了正直的挚友。可是不畏强权的他得罪了权贵,最后也连累挚友被杀,自己则挚友再次逃亡到瑞士。灵魂疲惫不堪的克里斯朵夫夫终于在瑞士找到了爱情,可是因为世俗的原因,这场爱情也以失败告终。岁月流逝,郁郁不得志的克里斯朵夫老了,他的爱人也去世了。他回到了法国,但是他再也不是年轻时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他甚至在嘲笑当年的自己。他曾经是一个与世俗斗争的有志青年,可老了老了就成了他最鄙视的样子,直至生命的结束。

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就小说而言,罗曼罗兰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出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其实这也是在描绘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影子。像唐吉坷德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兰克都是理想主义者的典型,他们不畏强权,不愿落入世俗的窠臼,正如作者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这本书是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的。

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我们身边的90后是不是也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呢?被谋生所困扰,被无聊的工作所堪忧,就像被扣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紧箍咒一样,他越发觉得自己的特立独行。多少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每天工作回来只有几个小时的闲暇,我们拼了命、打了鸡血一般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一下子迸发出的激情,这是在工作中无法见到的。

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夹生人”。克里斯朵夫和世俗斗了一辈子,最后变成了油腻男;唐吉坷德到头来劝年轻人不要看骑士的书,我们最后的理想主义的90后是不是也会被世俗和理想主义之间所困,变为夹生人呢。也许我们的理想和纯真会成为我们痛苦的来源,我们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保持天真,仅有的只剩下淡淡的回忆,回忆着回忆着就变成了鄙视。

活在成熟世故和少年心气下的90后,罗曼罗兰笔下夹生人的自我救赎

所以说我们很多人在20、30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现实的无奈让我们充满了疑问。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让自己死去呢?

加倍的努力,异于常人的努力,磨砺成惊人的能力,拿出足够的成绩。

如果你还喜欢音乐,那你请放下娱乐的时间去追逐音乐,拿出你的水准;如果你还喜欢画画,那你抓紧自己的每分每秒,画出足够经验的画作;如果你想要发财,那么请你动动脑子,不要害怕,努力去争取。

你想要有多自由,你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变得更强,是唯一的答案。

全文完。盗文必究。

三皮哥的情感江湖,有油盐酱醋,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更加有你有我有他。如果稀罕,请点赞,关注,分享,非常感谢

微信公众号:三皮哥的浪漫情书(guduqing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