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很多人在吐槽《影》,两男一女狗血啊,故事讲得一团糟,阴阳八卦高山流水弹琴的符号堆砌什么的。

呃,我有一点小小的不同看法,就当开个脑洞,给大家参考下。

其实,我觉得《影》主要失误是,孙俪把小艾这个角色处理失误了。

把一个明明很牛逼的女人,处理得弱鸡了,没有找准其精神实质,影响了全片的气质展现。

《影》其实是部风格很独特的电影,既借鉴了话剧,又有很多象征意,比如阴阳八卦,比如小艾跟两个男人的弹琴等。

很多人在说,小艾和真丈夫假影子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靠台词推动的,而没有内动力的转折情节巴拉巴拉,是剧本缺陷导致孙俪没有处理好小艾这个角色。

其实吧,在小艾这条线上,它使的是暗劲儿。

我认为,这是孙俪只跟着表面内容在表演,把它当个剧情片在拍。

孙俪没有摸到张艺谋给他的任务的关键连接点在哪儿,所以整个表演跑偏了。

那个点就是,小艾的情欲面与权力面是一体的,不能分裂来看。

人压根不是一朵白莲花啊。

《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假如小艾只是两个男人争夺的一个普通女性猎物:

那么,张艺谋为什么把开头与结束的权力争夺和生杀大权的镜头都给了孙俪?

为什么是她制造了阴柔的伞攻破了杨苍的刀法呢,而不是别人?总不会因为她是跟女人就她制作的吧。

片中频频出现的阴阳八卦是什么象征呢?

为什么片中安排了一场小艾与子虞杀气四溅的对琴呢?

要知道,琴有时候是武器。

片中小艾两次弹琴,第一次是配合影子,糊弄君王,根本不是个人意志,是男人对她寄予的希望,琴瑟和谐,女人配合男人的节奏就行。

而第二次弹琴,可是她主动提出来的,而且这次不再是陪衬,而是力量的较量。

《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小艾为什么在影子跟杨苍决战的那最后一夜主动过去跟他做爱?

因为她算到了影子的结局。

她觉得他大概会死。

不管是赢和输,打不过杨苍,死,打过了,回来也是死,真人能出洞,就不需要影子了。

所以在最后一晚,她用女性的温暖来可怜权力制度下的弱者,以及垫后路,万一这个人回来了呢?

小艾对权力是不陌生的,甚至蠢蠢欲动。

电影开场,她就面相君王,跟着假影子一起忽悠君王,并断发不弹琴,怕皇上识破计谋。

她的真丈夫培养假影子,就是为了当君王,她支持并献策。

而用身体抚慰假影子,也是因为她对权力很了然,知道你这一去很可能就再无归期了,假若归来,也要记得我今日之恩情。

被真丈夫发现偷情,面对他的质问,她冷静得很,甚至提出要跟他对弹一场,是力量的较量,她压根没有那么怕这个男人,知道自己有用处。

电影最后,真丈夫死了,皇帝死了,假影子呢?

不要紧,他伤成那样,还带着他流血的荷包都要递给她。

他是她的人。

影子习惯了当影子,傀儡也永远是傀儡。

这才叫她设计的伞功的特质,阴阳八卦,以阴克阳,最后成了最大的赢家。

所以,你们觉得小艾最后打开那扇门,会怎么样呢?

她会澄清真相?就是这个假影子杀了我的真丈夫和君王?

不会的。

她会说这个人就是真都督。

《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关晓彤演的青萍还是个小女孩儿,所以她气鼓鼓问,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而孙俪演的小艾才知道,这世界上没什么真,也没有什么假,拥有权力的就是真的,就这么简单。

两个女性角色,都非常强悍,形成“明与暗”的互文,本来都是非常精彩的手笔。

小女孩涉世未深,所以她争取的是她微弱的“自己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大女人,看透了更多,她争取的是“你们都属于我”的权力。

但是因为孙俪习惯于电视剧的表演模式,没有get到小艾这个人物的光彩,所以把她处理成了一个寡淡惊慌甚至自相矛盾的传统妇人形象。

就比如最后一场,试想一个跟权力天天打交道,给老公出主意战胜敌方的女人,看到政变的前前后后的一切,影子进来惊恐,这个人杀死那个人,惊恐,最后影子递给她钱包,她还惊恐,难道一切情绪只有惊恐惊恐惊恐吗?

窃以为,这种处理,至少是单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