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每個做子女的,不管成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面對風暴時,習慣躲在父母身後,面對挫折時,習慣找父母傾訴,面對傷害時,習慣找父母哭泣。我們毫無節制地索取,父母毫無怨言地給予,這也就使我們被寵溺得成年後依舊像個小孩子。

直到看到父母的第一根白髮,父母掉落的第一顆牙齒,父母越來越渾濁的雙眼,才會真正明白,我們真的長大了,父母,真的老了。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類。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如果,在女兒包裡翻出避孕套,你會怎麼辦?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女主翻女兒的包,發現了避孕套。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她告訴丈夫這件事,並且責怪他沒有教育好女兒。女兒聽到媽媽在質問她,生氣大吵一架,然後奪門而出。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女兒出門一段時間後,打電話向父親求助,問父親自己應該怎麼做?

父親回答說:

“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不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而女兒包裡的避孕套,其實是父親給的。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面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大多數家長的反應,都像女主一樣,不問緣由,只有責罵。

而父親對女兒寬容理解,讓女兒願意說出事實,表達真實想法。

父親給予了女兒充分的信任、空間,讓她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女兒更容易接受。

“性教育“是當下父母與子女關係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由此,也可以引申出家庭教育裡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總地來說,就是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意識到:

孩子是用來教的,不是用來教訓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尊重、理解、空間。

如果父母只是把孩子當成附庸品,隨之而來的,便是控制、不信任。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作家三毛一生都在逃離,去國外、去沙漠,彷彿只有在這些廣闊的天地才能感到自由。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她首先想要逃離的,是母親。

20多歲的三毛獨自過街,母親會叮囑:“綠燈才能走,紅燈要停步。不要忘了,這很危險!”她心裡厭煩,心裡悄悄頂嘴。

她怪母親不肯信任她。

簽名送書給親戚們時,母親會在一旁提醒:“玉是賈寶玉的玉,是斜玉旁加一個點。”她不相信作家女兒能寫對“玉”字。

三毛在家時,母親對她更是“無微不至”。

吃魚,怕她被刺卡住。穿衣,總要在一旁指指點點。在她不注意的時候,掰開嘴,倒入母親認為健康的人參粉、維他命粉,嗆得她咳嗽不止,母親才滿意地離開。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在泛濫的母愛之下,母親剝奪了她獨自面對生活的堅強和責任。

三毛選擇坦誠地與父母談論,請他們信任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過於以他們的方式保護自己。

從此,三毛搬出去住,與父母保持距離。

父母的不信任,是從根本上否定了你。這樣的人,怎麼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探索這個世界?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因為不信任,所以,許多父母選擇插手子女的人生。

關於考什麼樣的大學,選什麼樣的專業,和什麼人結婚,在哪裡安家立業,什麼時候生孩子,孫輩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這些“閒不住”的家長,想把孩子的人生安排、控制得明明白白。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一個博士無意中被朋友騙去相親,他跟媽媽吐槽這件事。

他問媽媽,將來某一天,你會讓我去相親嗎?

媽媽回答說:“除了出生時健康的身體和三十歲前完整的教育之外,我不會也不想去給你準備其他事情了。”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過分為子女付出,為你好是真的,用心理壓力來控制你也是真的。

前不久,河南鄭州,一位父親因為女兒在外地交了男朋友,擔心她遠嫁,跳樓自殺了。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殺手鐧,是“做這些都是為你好”。

這種沉浸在自我奉獻和犧牲感的付出,其實都是對子女變相的“控制”。

究其根源,還是家長對孩子不夠信任,試圖干涉他們的人生,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韓劇《請回答1988》裡,平時大大咧咧的德善,意識到自己前途迷茫的時候,突然慌了。

她問爸爸會不會因為考不上大學,就不要她了。爸爸說,無論她是什麼樣子,都是令他驕傲,最貼心的女兒。

爸爸只是希望她的人生有事可做。

失敗也好,成功也好,父母能為子女做的,就是給TA“得失”的自由。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你就沉下心思,好好努力一把怎麼樣?如果連試都沒試過,就說不行就放棄。要是拼死拼活,流血流淚地努力一把,要是那還不行,那到時候也就沒辦法了。”

父母給予的支持、空間,會成為孩子面對世界最大的勇氣。

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引導,相信他的判斷和體驗,然後為他的選擇提供適當幫助,就足夠了。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臺灣作家龍應臺認為,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其實,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你只能陪他一段路,而不能管他一輩子。之後他會有朋友、有戀人,建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這一生,要如何做父母?

所以,為了子女,父母更應該做的,是放手他們的人生,讓他們獨立去面對風雨,承擔人生。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霍思燕的老公杜江,為5歲的兒子朗誦了一首海桑的詩——《給我的孩子》,感動全場。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不必有我。

我愛你,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